事實上,王逸凡的確還是低估了國人對奧斯卡的執念!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畢竟,華國的經濟雖然崛起了,全世界開啟了華國買買買模式。
但是有錢不代表擁有一切。
有些東西,依然還是橫在華國國人心裡的。
比如外界的認可!
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電影方面,同樣的也是如此,哪怕如今華國的電影市場高速崛起,已經超過島國成為了僅次於北美市場的全球第二的市場。
但是本國的電影方面,能拿出手的真的是乏善可陳。
而奧斯卡金像獎,雖然說是一個北美的獎項,但是因為好萊塢的地位,所以讓奧斯卡金像獎也水漲船高。
當然,還不僅僅如此,奧斯卡金像獎,可以說透過商業化的運作和輿論的加持,讓奧斯卡金像獎,已然成為了雖然不被很多人承認,但是實際上,卻的確是影響力最大的,分量最足的電影獎項。
這一點,哪怕不想承認,但是卻無法否認!
這是事實!
而一貫,奧斯卡金像獎,華國的導演,除非是在好萊塢混跡的,否則的話,頂多也就能夠角逐一下最佳外語片獎。
而實際上,最佳外語片獎,在奧斯卡金像獎當中,只不過是一個比較邊緣的獎項而已。
但是這一次完全不同了,王逸凡領銜的《泰坦尼克號》,居然橫掃奧斯卡提名,獲得了創紀錄的提名數量,而這個創紀錄的提名也讓《泰坦尼克號》成為了媒體狂歡報道的目標。
王逸凡的名頭也因此而再次水漲船高!
其實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雖然有諸多備受詬病的地方,比如它會接受公關,會向《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商業大片妥協,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依然是運作的最好的一個電影獎項!
拿到奧斯卡金像獎,別看華國國人這邊如此吹捧,實際上,別的國家更勝一籌。
當年,來自南非的查理茲·塞隆,拿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回國之後,獲得了超國民的待遇,甚至更是被本國官方宣傳為一張國家的名片。
身份地位,被拔高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由此可見,奧斯卡金像獎的影響力運作之好!
所以,當王逸凡攜《泰坦尼克號》橫掃世界電影市場之威,再次兵臨奧斯卡金像獎,並且成功創造紀錄地拿到了十六項提名的時候,就難怪國內的網友們一陣狂歡了。
哪怕是美分們,也只能是酸溜溜地表示,奧斯卡金像獎對華人可不怎麼友好。
除非王逸凡改國籍,否則的話,奧斯卡金像獎,也就是提名了。
事實上,很多人的確也擔心這一點。
早年大家都以為美帝有多好,多好,但是隨著國內的經濟的抬頭,隨著走出國門的人越來越多,資訊也越來越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