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的心情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最初,他只是抱著試一試的獵奇心態,把這部紀錄片拿過來參加展映,可是後來,突然蘭傑和王逸凡等大名鼎鼎的導演來捧場,讓整個放映廳都坐滿了人。
這讓他開始不由地對自己的這部電影有了一些野心。
可是很快地,他就被打回原形,開始有不少觀眾退場,還有不少人罵罵咧咧,說導演是傻叉,把電影弄的像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
這讓陳硯的之前的開始膨脹的野心,一下子就像被戳破的氣球一樣,直接蔫了。
王逸凡他們關注這部電影,讓一些片商起了心思,可是現在,他們完全沒興趣了。
事實上蘭傑也是頻頻搖頭,這部電影真的是太長了,而且裡面還有很多沒有銜接好的地方,一看就知道導演是新手,剪輯的手法也不怎麼樣。
再加上有不少人提前退場,這讓蘭傑也感覺有些丟臉。
實際上,之前,蘭傑的確看過這部電影的片段,他覺得蠻有趣的,可是當真正地從頭開始一秒一秒地看的時候,他才發現,這部電影,真的是太長了,而且內容一點緊湊性都沒有,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無聊。
說實話,如果是站在一個普通的觀眾的立場上,那這部電影的確挺無聊的,但是王逸凡此時此刻,卻是用另外一種立場來看這部電影。
總的說來,這部電影,的確太長了,似乎沒有任何價值,因為院線根本不可能給這種電影排片。
但是卻並不是沒有價值的。
王逸凡在腦海裡對這部電影進行了刪刪減減,最後他發現,如果這部電影能進行重新剪輯的話,會是一部蠻有意思的電影。
這次來北川電影節,王逸凡自然要給北川電影節弄點好處,那麼買幾部電影回去,然後運作一番,如果能大賣的話,那就是為北川電影節添磚加瓦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去古玩市場買東西,他們不知道現在古玩市場其實沒有多少真貨了嗎?實際上,就是想撿漏。
以小博大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真要是撿漏了,那傳出去,就是一個慧眼識珠的名頭。
同樣的,在電影市場也是如此。
如果在北川電影節上,撿漏了,那麼對於北川電影節來說,肯定會大書特書,他們不怕你撿漏,就怕沒漏可撿。
而在王逸凡看來,這部《減肥日記》就是一個被時長所偽裝起來的大漏。
當然了,這樣的電影,指望有多高的票房是不現實的,但是肯定不會太差,幾百萬乃至於幾千萬票房都是有可能的。
喜歡音樂系導演請大家收藏:()音樂系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