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北川電影節的宗旨是扶持青年導演,雖然北川電影節也有獎項評選,但是實際上,真正讓北川電影節能夠迅速發展起來的卻是北川電影節的包容性。
沒有玩什麼高大上的東西,北川電影節是用誠意和降低門檻,來吸引來自華國乃至於東南亞地區的電影人,片商等等。
可以說北川電影節發展至今,成績絕對是國內那些a類電影節都很難相比的。
而之前北川電影節最尷尬的是,雖然一直打著扶持青年導演的名頭,可是實際上,卻沒有哪一個能拿的出手的,但是自從王逸凡崛起以來,可以說,王逸凡本身就是北川電影節的最大的門面。
當然了,每年北川電影節都有向王逸凡發出邀請,但是通常王逸凡也就是出席一下北川電影節的開幕式或者閉幕式,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全程參與。
就算是這樣,也足夠讓很多新興電影節為之羨慕嫉妒不已了。
今年卻不同,今年是北川電影節成立至今的二十週年。
別的電影節,王逸凡或許還可以拒絕,或許可以讓其他人,比如陳漢明代表自己去參加。
可是北川電影節不行,王逸凡出道之作《丁香花》,就是從北川電影節走出去的。
今年又是北川電影節二十週年,王逸凡這個北川電影節走出來的嫡系門面,自然不可能拒絕。
當然了,按照北川電影節這邊的意思是想邀請王逸凡擔任今年的北川電影節的輪值主席,可是被王逸凡拒絕了。
不過,王逸凡卻答應了,今年帶著星夢,華新,巾幗,新星這四家公司的導演演員們一起來捧場,同時也會代表新星,在北川電影節,為新星導計劃第三期選人。
如今,新星導計劃的影響力早就在國內的電影圈綻放。
第一期的新星導計劃,創造了奇蹟的同時,第二期的新星導計劃,音樂系電影計劃,同樣的至今為止也是屢屢獲得成功。
雖然似乎在票房上不及第一期,但是在口碑上,卻更勝一籌。
國內的類似新星導計劃的導演扶持計劃,其實並不少,但是很多卻是在賠本賺吆喝,但是新星導計劃卻不同。
因為新星導計劃是由新星娛樂提供專案,提供劇本,之後才是選導演。
而不像其他的類似的導演扶持計劃,都是新人導演提供專案,然後進行投資。
別看兩者差別好像不大,可是實際上,真正的差距就在這裡。
新星公司的專案都是王逸凡給出來的,本身就是更注重劇本本身,注重故事本身。
一部電影,特別是對於新人導演來說,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什麼給他們最大的發揮空間,反而是相反的,新人因為沒有經驗,讓他們自由發揮,那完全是在害人。
相反,新人導演最需要的是給他們上一個緊箍咒,讓他們帶著鐐銬跳舞。
喜歡音樂系導演請大家收藏:()音樂系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