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牛繼宗、冉封、李明珠、高克恭四人默契地排除林寒的猜想後, 互相爭持不下,最後氣鼓鼓的決定讓李斂揭曉答案。
在等待李斂答案的時候, 他們還各不相讓的你瞪我,我瞪你的,活像爭搶玩具的小孩子似的。
而李斂無情地否決了這四個「大孩子」各自的猜測,「我只是在想,今天是個好日子。」
「一個…和兄弟們…回家的好日子。」不論是活著的,還是已經……
此話一出, 頓時讓一直為不久後獻俘大典興奮激動莫名的牛繼宗等人,像忽然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冷靜下來, 情緒低落。
作為女性雖然巾幗不讓須眉, 但情感較為細膩敏感的李明珠更是紅了眼眶。
對啊!這一仗盡管是大周前所未有的大勝仗,在華夏數千年對外族的戰爭中也是排得上號的, 只是士兵傷亡的數目也不少, 稱得上是大周立國以來, 士兵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
單單說訓練有素, 戰力強悍, 天下無雙, 堪稱是精銳中的精銳的天策將士,出征十萬兒郎,為國捐軀的就有四萬多人, 重傷未愈甚至傷勢好了, 但日後再也不能上戰場的也有三萬多人, 餘者人人帶傷。
更不好說,藍田大營四十萬將士、豐臺大營十五萬將士,還有二十多萬邊軍戰後的傷亡數字簡直是觸目驚心!
至少,打完這場仗後,大周沒有十來年的休養生息,是無力再掀起另一場大戰的了。
如果這場仗,李斂打輸了的話,不論他從前為大周立過多少汗馬功勞,他也會搖身一變,成為大周的千古罪人,受世人憎恨。
然而,沒有如果。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場勝仗成就了李斂在青史上的名聲、地位,也成就了牛繼宗等人的功勳。
為何康禾泰、王子騰等人要冒險趕在李斂回朝之前把他參倒?
就是因為只要李斂順利回京獻俘後,整個大周再也沒有人可以輕動這位大周朝的擎天之柱,哪怕是皇帝想要動他都得思量再三。
這場戰仗就代表李斂有了一道份量十足的免死金牌,從今以後只要李斂不作死去謀反或者弒君,他和他的家族都能夠安安穩穩在大周屹立不倒。
李斂沒有心情想那麼多,他低聲吟道:「忠勇報國身不藏,萬千枯骨忠魂上。血流絕域三千裡,雁門瀟瀟遍哭聲。」
勝仗,是用性命拼出來,用鮮血澆鑄出來的!
好歹跟了王翊讀了那麼多年書,一身的文采雖然不能跟馮子芝相比,但一兩首詩還是作得出的。
這首詩用字簡樸易明,即使是冉封這個沒多讀過書的糙漢子一聽也明白個中含意,心裡一酸,眼含著熱淚。
在大草原上舍生忘死,浴血拼殺的情景和將士們一個個滿身鮮血倒下的記憶又在浮現在他們的眼前。
「如果能選的話,我寧願不要什麼名垂青史,只望身邊的弟兄們能多活下來幾個,大家老去之時再聚首京城,共飲三百杯!」
李明珠這朵戰場上的鏗鏘玫瑰再也忍不住流下晶瑩的淚水,她天弓營的兄弟姊妹們雖然往往在後方負責放箭,但也死傷過半,更不好提其他天策府的手足了。自從她進了天策府後,日日夜夜就呆在天策府裡和軍營裡訓練,與天策府上下的將士們同吃同住,朝夕相對。每一個將士的相貌她都認得出,甚至叫得出名字。她是真心把天策府當成自己的家,府裡的同袍就是她的兄弟姊妹。
雖然沒有說出口,但她心裡一直在責怪自己。
她奉命率領大軍聯合柔然鐵伐王子的十萬兵馬,攻打別失八裡突厥人居住的地方)。盡管成功把別失八裡打下來,甚至把阿史那曷薩那可汗和其他突厥貴族都俘虜了,但手下十多萬將士不計柔然部)死傷多達四萬人。
她在天策府裡最信任最親近的副將顧紅袖為了替她擋下敵人的一槍,死了在她的懷抱裡。她最看好的後輩最乖巧的小妹妹鐘芙搖被敵軍的神射手射死,在她面前咽氣……
李明珠不是第一次上戰場,從十多年前到現在,她大大小小經歷了沒有一百場也有八十場的戰陣。她不是第一次親眼看著同袍的死去,只是,她總會想……
如果她可以做得好一點,再好一點,也許……
李斂等人都知道李明珠的心結,他們自問在那個情況下,都不能比她做得更好了。
他們自知笨嘴拙舌,不懂得安慰人,加上他們信任李明珠自己會想通的,所以每人拍了李明珠的臂膀一下,就當作是支援了。
見得氣氛低沉得很,賀齊連忙拍拍手,吸引眾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