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以點名、補充正文,或者說引出正文或是為正文做鋪墊,設定懸念,吸引讀者等。
原主這個楔子選用的是,女主跳樓那一段。
開篇就給讀者設定了懸念,大家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都會想著女主為什麼要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樣也有利於吸引讀者往下看的一顆好奇心。
而比文字更加鮮明且有視覺畫面的是,楔子的末尾,出現了一道被清晨第一縷陽光映照出的影子。
畫面甚至給了這道影子一個特寫,專門把那道被陽光映照出來的影子呈現在書頁上。
這樣一來,也會讓讀者紛紛猜測起這道影子到底是不是人影?或者,是人影的話,他又是什麼人?跟女主又有什麼關係?在女主這一段跳樓戲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嘖,原主還挺會安排的。”
桑盛翻過這一頁的同時,又嘀咕了句:“那影子不就是她自己的嘛,原主把自己塑造的這麼偉大,我差點就以為我是個英雄了……”
頓了下,桑盛撇嘴:“其實我就是個紙片替身,是不是?”
桑盛繼續往下看,楔子之後就是正文故事,以女主家庭、社會背景為主線展開。
這女主前期也是比較可憐的一個人物。
嚮往光明,心中充滿了正能量,每一天都是對這個世界有著無窮無盡的希望,對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都是充滿善意的。
多好的一祖國小花朵啊。
可惜,女主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家中長輩全都是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對女主那就是——反正以後都是別人家的,現在給她吃好喝好就是在浪費。
而讓女主在這個家庭裡堅強生存下去的人,就是女主的弟弟,全家人的掌中寶。
某一章節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
除夕夜。
女主是生長在偏遠小鎮裡的一戶人家,除夕那天,女主一大早就被家裡的奶奶叫去市集上買東西。
市集距離女主家有將近五六公里的路程,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提前下,女主用上最快的腳程,也是需要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十五六歲的孩子,加上小鎮冬天一下雪,天氣冷溫度低,路上還到處有冰塊,女主一個人揹著一個小籃筐,從市集再回來,整個人都要凍僵了。
可她沒有任何的抱怨,那天是除夕夜,一到家,女主就又開始幫忙做各種家務,早飯都來不及吃一口,見鍋裡還有一碗熱豆漿,就準備端起來喝。
早八點鐘左右,女主弟弟起來了,他昨晚忙著寫寒假作業,所以起晚了。
但是家裡人都會給他留飯,女主因為去趕市集買東西,所以並不知道她弟弟還沒有吃飯。
等到家裡的奶奶到鍋裡端那碗熱豆漿,發現熱豆漿已經被女主給喝了之後,反手就是一巴掌甩在了女主的臉上。
漫畫的呈現感非常的強烈,女主因為那重重的一巴掌直接摔在了灶爐的火柴堆旁。
手掌也被枝丫劃破出了血。
漫畫一旁,還有一段女主奶奶叱責女主的話。
——“賠錢貨,你這嘴怎麼就那麼貪吃?比家裡的豬吃的還多,那是給你弟弟留的早飯,誰讓你給吃了的?沒用的賠錢貨,當初要知道是你這麼個玩意兒,我就直接讓你死你媽肚子裡,還讓你活著出來幹嘛,死玩意兒,一天到晚就知道氣我……”
喜歡反穿大佬技能多請大家收藏:()反穿大佬技能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