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軍出發時有兵馬二十七萬。
在寧武關死傷七萬餘,但一路招降納叛下來,抵達北京城下的順軍總數已經高達三十二萬。
李自成、劉宗敏等人都認為攻破北京當是易如反掌。
可英國公張世澤卻給了李自成等人當頭一棒。
北京城頭萬箭齊發,大炮轟鳴,京營士兵親卷大都全在城中,無須上官催促也是個個殺紅了眼。
原本歷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能輕易攻下北京,靠的是一些鎮守太監的叛變和成國公的投降。
而這個時空裡,由內閣執政的北京城,自然輪不到太監來鎮守城門,加之主將換成英國公,這讓四方城門的戰鬥都顯得極為的慘烈。
在第一天的進攻中,李自成所部就死傷一萬多人。
第二天、第三天的攻擊雖然勐烈,甚至劉宗敏一度率隊殺上了正陽門,可都被京營將士玩命的擊退。
在短短三日內,大順軍死傷人數超過了五萬。
不過大順軍繳獲了大量的御邊火炮,故而在火炮對轟中,京營的損失也極為慘重。
攻城八日,西直門、平則門幾乎成了廢墟,但順軍卻始終不能攻入城內。
吳生、方岳貢等閣臣親自分守各處,日夜不敢閤眼。
可最後還是出了狀況。
問題出在正陽門。
負責正陽門防務的是兵部尚書張縉彥,而負責督鎮的閣臣是魏藻德。
三月二十五,閣臣魏藻德與兵部尚書張縉彥密謀之後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進入京城。
英國公張世澤聽聞,立即率領五百親兵前來奪門,卻被劉宗敏所部圍殺而死。
正陽門被破,主將戰死,導致京城防禦瞬間崩塌。
再也無心戀戰的京營出現了大面積的投降,大順軍接連攻破北京各處城門。
西直門前,一名血染朱袍的大臣手持斷劍攔在密密麻麻的順軍之前,被刀槍砍成肉泥,根據被俘的大臣隨從交代,這人便是內閣次輔,東哥大學士方岳貢。
當各門被破的訊息傳來,首輔大學士吳生在廣寧門上自刎。
從太祖皇帝起,歷經十七帝的大明王朝,在走過了二百七十六年的歲月之後,終於迎來了落幕的時分。
城破的訊息傳遍了京城,導致大批的官員四處躲藏,官袍扔得到處都是。
皇宮之中,一張繡墩倒在地上滾去很遠,一具渾身鳳紋冠袍的女子隨著掛在房樑上的白綾掙扎了一會,旋即沒了聲息。
“太后沒了~!”
坤寧宮外,年輕的宣永皇帝顫抖的舉起了手裡的杯子,看著正捂著肚子在地上打滾的定王朱慈炯,他勐然一口灌下。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祖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