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製作人王鵬舉那,呂言有點尷尬,以前在《末代皇妃》劇組裡,呂言都是叫他的職稱的,而且當初王鵬舉還幫過李亞朋對劇組施壓,叫叔是萬萬不可能的。
楊善樸也看出了呂言一瞬間的猶豫,站在陳保國一側,笑著道:“怎麼,一段時間沒見就不認識王鵬舉老師了。”
“哪能,王老師好”
王鵬舉的反應很奇妙,一開始他並沒有認出呂言來,直到呂言和他打招呼時,才猛然想起,眼前的年輕人好像出演過《末代皇妃》男二號,還有點過節。
但如今不比當初,在末代皇妃劇組他是聯合制片人之一,縱然以滕文翼的強勢也得給他幾分面子,不為別的,手裡有錢。
《京華煙雲》劇組卻又是不同了,楊善樸挑了大梁,張梓恩的資歷老,再加上陳保國這個官方背景深厚的演員,幾乎沒有他多少說話的餘地,他自然看的出呂言明顯和陳保國關係匪淺,而且看楊善樸和張梓恩的模樣明顯十分了解,但身為製片人的他卻不清楚,這種情形讓他感到很不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想通了關節,王鵬舉並未表現出來,呂言握了握手,笑著道:“好好幹。”
“呵呵,謝謝王老師”
兩個人的過節楊善樸知道一些,但他這時候明智的選擇了不說話,即使是他也沒想到過當初那個靠託了關係才進《末代皇妃》劇組的呂言會有今天,而且不管怎麼說,王鵬舉也是劇組的製片人之一。
目前的國內影視行業工業化標準化水平很低,就看很多影視那長的像老太太的裹腳布的片頭就能看出來,在導演主演和主要技術部門的組長之前,掛了一大堆人名和頭銜,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不說公司名,僅是人名頭銜就有出品人、聯合出品人、監製、製片人、執行製片人、總策劃、策劃等一大堆頭銜。
監製是引自於香港影視體系而又在內地的“特色化”,香港出現監製概念,起源於大導演大腕演員紛紛脫離大公司自組公司,就像當初王橸汶雋劉煒強組成的最佳拍檔,這三人的組合中,汶雋擔任編劇,劉煒強任導演,王橸做監製,三人實際上都是公司的股東和專案的決策者,實際上也就是出品人和製片人。
而今天內地的監製,相當於一個剝離了製片人的稽核預算、把控流程進度等財務和資本運作職能,保留平衡導演的藝術創作和電影的商業屬性職責的瘸了腿的製片人,手裡沒了財權,話語權也就相應的大大縮水,實際上就是副導演。
而如今製片人實際上就是原來香港影視體系裡的監製,也就是說,不僅要懂創作,還要懂財務把控、商業運作,最重要的是他應該是一部戲作為商業專案開始運作的最初發起者,在好萊塢,能夠擔任製片人的人,一般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和六大製片廠有一定的固定合作關係,每年要親自稽核並參與制作和監控很多部影片,在商業製片領域也就是以票房論英雄的大片中,真正的製片人的權力僅次於製片廠的主席,遠大於絕大多數導演和演員,在國內名副其實的製片人只有一個,就是張記中,什麼監製導演到了他那全都是一水的助理。
只是在現實中,製片人同樣不能免於特色化,除了少數外整體上還是導演中心制,內地導演經常不掛製片人頭銜卻做著製片人的事兒,特別是大牌導演,本人就是電影攝製和製作公司的老闆,除了錢不是自己掏的,整個班子都是自己搭的。
至於出品人,則是原汁原味的內地特產,其實就是投資方的法人代表,比如出品有中影,那韓三爺就是出品人,如果某公司只是投了一小部分錢,就是聯合出品,法人代表掛聯合出品人,但出品人一般不管事
《京華煙雲》卻又是另一回事了,楊善樸搭的班子,投的錢,拉的演員,也算是坐實了一回製片人的頭銜,相比之下,王鵬舉雖然掛著製片人的名頭,但真正的話語權卻被幾方壓縮了。
編劇還是張永深,呂言對和比較熟悉,以前在《末代皇妃》劇組的時候因為加戲,和他交流很多。
認識了劇組的一班頭頭,之後就是演員,要是呂言出演一個不怎麼重要的角色,介紹也可以免了,但現在他是男一號,這個過程是必須有的。
除了陳保國,劇組還有不少大腕,趙微自然不用說,當今影視圈四大花旦之首,只不這次演的卻是青衣的角色。
王鋼、潘虹、寇振海、於慊一個個都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名演員,老戲骨。
由監製趙鵬介紹,又是一番老師前老師後的,到了趙微這,呂言儘量讓自己表現的平靜,道:“你好,我叫呂言,以後還請多多關照。”
陳保國這時候正和楊善樸聊天,聽到聲音,轉過頭來看著呂言,臉上洋溢著莫名的笑意。
趙微禮貌的伸出手和他握了握,道:“你好,趙微”,鬆開了手,臉上不由浮現一抹愕然之色,嘴唇動了動,卻瞥見陳保國和趙葵娥倆人在一旁笑嘻嘻地看著,又將到了嘴邊調侃話嚥了下去。
喜歡娛樂華章請大家收藏:()娛樂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