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弄了一會兒,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操作,以前看學校的老師用,覺得挺稀罕,現在真自己有了,卻又不覺得多稀奇了。
本想找些影片看看,只是話劇根本無法搬上熒幕,因為拍攝時攝影機對光線的要求很高,但話劇現場極少會有那麼強烈的燈光的,如果強行打上燈,只會破會這種藝術本身的氛圍,沒了氛圍,話劇也就不再是話劇了。
退而求其次,找了一些理論資料,特別是田秦鑫之前提過的“斯氏”的表演理論,也就是體驗派,並不是單純的學習理論,而是找兩種表演形式的不同和聯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看了半天,也沒明白個所以然來,網上的資料講的都很片面,有的甚至根本驢唇不對馬嘴。
猶豫了半天,呂言打通了陳保國的電話。
“老師,是我,小言,您這會兒忙不忙?”呂言有點忐忑的問道。
“忙”陳保國說了一句,直截了當地掛了電話。
聽著手機裡的忙音,呂言愣了半天,這是什麼意思?真生氣了?
大概四五分鐘的功夫,手機又響了。
“滴滴滴”
不是來電,而是簡訊提示,陳保國發來的。
“我這邊不適合打電話,簡訊給你說吧,你以後也能翻看,話劇表演相比影視更具抽象性和濃縮性,相比真實生活而言,它是誇張、簡略的,每一出話劇在編劇階段就進行了高度的壓縮,編劇都會仔細推敲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直到把所有的“廢話”都剔除乾淨,保證呈現給觀眾的每一刻都包含著必不可少的資訊”。
“演員的表演,是用自己的肢體和語言將這些必不可少的資訊表達清楚,所以在話劇表演中,不能含糊其辭、曖昧不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都要清清楚楚地呈現給觀眾,否則會損失劇本的連續性,所以話劇的表演首先要口齒清晰、鏗鏘有力,情緒低落或高漲的時候,要用比真實生活誇張的動作和語言將飽滿的情緒傳達出來,這就是話劇表演的分寸。”
簡訊分成了兩條,可能是一條沒法容納那麼多的字。
本來,呂言以為就這麼多,可是接下來的半個小時裡,又接連線到了十幾條簡訊。
“影視表演的分寸則以平實為主,鏡頭會幫助演員呈現動作和表情的種種細節,比如一個吃飯的動作,在話劇表演中,必須誇張地運動臉部肌肉,而在影視表演中,導演會切入一個較小的景別,銀幕前的觀眾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演員臉部肌肉的運動,大快朵頤或細嚼慢嚥,只需跟現實生活一致即可。”
“話劇表演在舞臺上進行,它的受眾是坐在舞臺下的“第四堵牆”後面的觀眾,對於劇場中的觀眾而言,舞臺始終是一個整體,想要讓他們辨別出該看哪兒、不該看哪兒,則必須透過演員的表演去引導”。
“影視表演的受眾是銀幕前的觀眾,引導他們的目光的是攝影機的景別,演員不必擔心自己的表演過於“溫吞”,攝影師和剪輯師會透過技術手段讓那些日常的動作具備高度的戲劇性。”
“話劇表演是連續的、一次性的,一旦錯誤沒有修正的餘地,所以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演員的站位、表情、臺詞都要事先進行多次排練,直到滾瓜爛熟,這也決定了演員在表演過程中不能有一刻鬆懈,必須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角色。”
“而影視的表演則是片段式的,表演的錯誤和不到位可以透過再次拍攝來彌補,它的最終目的是將這些“片段”組合成一個整體.。。”
看著一條接一條講的清晰無比的簡訊,呂言明白了不少,但同時心裡又五味陳雜,腦海中不自禁的想起了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
陳保國雖然是在授業,但在他的感覺裡,更多的卻是在授道,為師之道,為人之道!
喜歡娛樂華章請大家收藏:()娛樂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