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言點點頭,道:“好,那查叔再見。”
出了話劇院,家裡沒冰箱,估摸著剩下的一點菜未必能吃,在旁邊的飯店裡買了碗麵條,提著回了家。
《狂飆》講述的是國歌的詞作者田漢的鮮為人知的心路和情感歷程,從老年田漢身處彌留之際嚮往彼岸的同時,回顧自己一生中幾個重要人生過程。
全劇共有六段,分別是《戲中戲》、《莎樂美》、《鄉愁》、《一致》、《關漢卿》、《白蛇傳》,整部戲的線索有兩條,一條是因為“田漢”的回顧的戲中戲,另外一條則是他與學生在不同歷史事情上的對話,同時也是他個人思想的體現。
劇本並不複雜,一共兩萬多字,以田漢的回顧開始,以《義勇軍進行曲》創作完成結束。
趁著吃飯的功夫,呂言將劇本大概的看了一遍,很符合主旋律的話劇,這就是看完之後他對戲的理解。
儘管整部戲的主要講述的是田漢的人生歷程,但自始至終無不充斥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為國家奮鬥的決心,這種題材,最終的結果就是叫好不叫座。
恐怕這也是這部戲能被放在國慶期間上映的原因之一,放在平時,願意掏錢買票看這個的還真不多,太過空洞和乏味。
之前他並沒有看過這場戲,也不知道辛博青怎麼表演的,瀏覽了一遍劇本,腦中稍微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想要跳出框架來可能性不大,只能用體驗派的方式去演。
大勢如此,他也沒抱救活這個戲的希望,相比於電視劇甚至電影,話劇是奢侈品,不是因為別的,票太貴,一張電影票幾塊錢,但是一場話劇的票價可能就得四五十塊錢,足夠看上七八場電影。
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所能獲得感官刺激上,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更願意選擇去看電影。
但話劇本身的特性又不允許它像電影那樣搬上大熒幕,話劇屬於劇場藝術,是戲劇的一種,戲劇的特徵就是劇場性、假定性,現場是最具魅力的,觀眾其實就是演出的一部分。
儘管業內不乏先例,但真正成功者卻是寥寥甚至可以說沒有。
可以說,話劇本身的特性限制了它本身的發展。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呂言下了樓,往話劇院走去。
他的房子距離話劇院只有兩條街的距離,當初之所以在這邊租房子,也是考慮了這方面的因素。
田秦鑫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在劇院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演播廳排練或者準備演出。
呂言到劇院的時候,田秦鑫還沒來,怕遇不到他,搬了個凳子,坐在劇院入口處的走廊裡。
時節正是演出的淡季,整個劇院也沒排幾場演出,人不多,也沒有幾個人關注坐在走廊裡的他。
下午兩點半,田秦鑫的身影走進了話劇院的大門。
喜歡娛樂華章請大家收藏:()娛樂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