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精簡工作開始運作了。
張明沒有召開大規模的會議,而是開著本田車分別到各鎮去向鎮委書記們面授機宜。
他對他們說:“精簡的困難無非有兩個:一是得罪人,二是遣散需要成本。為瞭解決這個難題,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操作流程,供大家參考。第一是透過各種途徑放風出去,讓那些被精簡物件先知道有這麼回事,但是如果他們找你們核實時,你們就來個含糊的回答。只說很有可能,但是目前縣裡還沒有正式下文。這樣做的主要意圖是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産生懷疑,但是又不急著要鎮委會給他們什麼補償。也沒有理由要,因為鎮裡還沒有采取行動;這個階段大約用半個月的時間;第二步是降低他們的工資標準,同時又提高對他們的工作要求,讓他們覺得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很劃不來,從而産生離開這裡另謀高就的想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動員一兩個人帶頭。這個階段可以用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不行,就用三個月。一定要有耐心,慢工出細活。第三步怎麼走,我們到時候再說。”
每到一處,他都把馬書記抬出來壓這些地方的諸侯們。他說:“馬書記這次是下了大決心的,不達目的是決不罷休。有些話他在大會上不便講,但有一個意思他特意讓我來傳達給大家。
那就是誰如果不能完成這項任務,誰就自動取下頭頂上的烏紗帽。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別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兒戲。”
兩個月後,各地紛紛傳來了捷報。絕大多數臨時人員都深感呆下去沒有意思了,都另謀出路去了。只有極少數沒找到出路的人還賴著沒走。
張明向馬一鳴和常縣長做了彙報,兩人都笑著說他這一招太陰了。
馬一鳴問:“那你準備如何來最後一擊,取得這場精簡戰役的完勝呢?”
張明說:“下一階段就要來硬的了!由縣政府下發正式的清退檔案,限期完成。不過,為了將工作做得平穩一點,建議各地還是拿出一小筆錢來,對這最後的幾個沒有離職的人發一點遣散費。自動離職的人當然就沒有這筆錢了。如果有合適工作推薦的,也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下。馬書記,您覺得這樣行嗎?”
馬一鳴思忖了一會後,說:“行是行,但我總覺得對一些工齡較長的人還是有一點愧意。可以借這個機會把各村的一些不稱職的村幹部拿下來,讓這些工齡較長的同志去充實一下村裡的領導力量。這也算是一個出路吧!”
張明說:“馬書記您這一招真是高啊!一出手就盤活了兩盤棋,一是有利於精簡工作的平穩開展,二是有利於加強村幹部隊伍的建設。和您相比,我差距很大啊!今後請您一定多指教我!”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馬書記高興地說:“其實也沒什麼好指教的。我也只不過閱歷比你豐富一些而已。假以時日,你的執政能力一定會超過我的!”
半個月後,各鄉鎮的精簡工作圓滿完成了。
接下來工作的重心就轉移到了各局各委了。
開意見徵求會的那一天,馬書記和常縣長恰好要到省裡開會,所以會議由張明主持。見是張明主持,各部門的頭頭們都叫苦連天。這些局長們都是實權派,平時真正買賬的只有書記、縣長,在副書記、副縣長面前表面上是尊敬的,但實際上卻頗多抵觸。有時甚至很跋扈。
稅務局宋局長首先發言說:“張助理,我們局不但不能精簡,而且還要擴充編制。”
張明剛才還是滿臉微笑,聽他這麼說,就沉下臉來問:“這是為什麼?”這個宋局長,在精簡工作會議上竟然提出了增加編制的要求,如果不是老糊塗了,就是欺他這個新上任的縣長助理資歷淺。先不和他計較,聽聽他的解釋再說。
宋局長說:“張助理有所不知。我們局有個傳統,幹部職工的孩子大都是透過內招,在本系統就業。前幾批都是這樣做的,新一批的孩子又都長大了。光今年就有十幾個人來申請,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按慣例內招。都是一個單位的,條件也都相當,總不能說張三的孩子招進來之後,就不管李四的了。這樣做不公平啊!我們做領導的無法對他們交代。交代不好,今後的工作也不好開展。”
司法局、衛生局、勞動局等局的局長都附和道:“我們也有類似的問題。子女就業的問題是幹部職工的最大的心病。這個問題我們不幫他們解決,我們在單位裡簡直站不住腳啊!所以,我們還是不精簡吧!如果有可能,最好還是能增加編制!”
人事局局長賀萬裡說:“我們局倒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是每一個人都得罪不起。我一說大家就很清楚了,凡借調到我們局裡的哪個不是有深厚的背景,正式幹部就更不用說了!裁誰不裁誰,我還真不敢做決定。弄不好人沒裁走,我自己就先被裁了!”
局面有失控的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