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趕街的人很多,周圍十裡八鄉的村民們揹著比他們矮不了多少的竹籃,籃子裡有山貨,偶爾也有玉石,來到鎮上換些生活日用品。
宋遠安挑挑揀揀的換了一些,大都是一般的,中等的,水頭足的很少見,但勝在量大。就算去了港城,好貨自然要有,但翡翠是緬甸獨有,斷貨這麼些年,整個市場都缺貨。
普通中等貨要的人也多,而且這些反而更好出手,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極品。所以宋玉安也不挑。
錢能買過來的,他都是給錢,機器得留著換水頭特別好的。
包黑豆的家在根竹鎮,離騰沖縣城還很遠,宋玉安聽他說別人也有貨,幹脆開著小卡車前往。
包黑豆是戰士,那就是過了政審的,他也不怕包黑豆坑他。
山路彎彎繞繞特別難走,有好幾處地方哪怕是宋玉安,也開得膽戰心驚,若不是他大燈亮,說不定就要吃虧了。但最後還是沒到村裡,山腳下就沒路了。
“你在這裡等我,我上去和他們說,放心,村子裡老人好物件不少,我們不坑你。”
宋玉安當然知道這些村子裡的老人大多有好東西,但許多村子都是少數民族,防備心極重,你說著本地騰沖話他們都不一定理你,更不要說普通話了。
他一開始是想在城裡多逛逛,然後找巴三做向導的,但沒想到包黑豆自己跳了出來,那就省事了。
宋玉安一邊在想著去港城要換的機器,一邊計算著自己換了多少東西,還有多少東西,要怎麼樣不動聲色的才能把空間裡的東西偷渡出來不叫人看到。
包黑豆沒叫他等太久,伴隨著一聲聲狗叫,宋玉安抬頭去看,就見幾只電筒閃著亮光朝這邊走來,宋玉安連忙打起精神來。
來的人不少,約莫有二十來個。
東西也不少,質量有好的,也有差的,宋玉安隨便挑挑,一般的中等的都換了,比較極品的不多見,只有幾家比較急缺錢的拿出來。
宋玉安知道,大多數人還是在等著市場回暖。不過他本來就是走數量的,也不計較好壞,能換的全換了。
不僅如此,這些鄉親還問他能不能明天再來一趟,他們有外村的親戚也想換呢。宋玉安跟他們約好了三天以後過來,原因是他的貨不多了,要去車站接一批,並且告訴鄉親,能通知的都幫他通知一遍。
第二天,宋玉安在巴三的介紹下把車裡的貨都清完了,開著空車就離開了騰沖,說是去拉貨,其實也就是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又放了一車出來。
但他沒有立刻回縣城,而是照著地圖去了附近的幾個鎮子,就挑趕集的時候收貨,收完了開著車就走。
直到和包黑豆村裡人約定好的時間,他才又再次回到了騰沖。
農村的鄉寨,親戚連著親戚,兒子有岳家,婆婆有孃家,那孃家的媳婦兒還有孃家呢!這麼一大串的牽扯下來,哪有什麼秘密,全都知道有老闆來收玉,價格給得不低的訊息。
這邊偏遠,不像湖東村有個宋玉安帶著發家致富。
玉安1號都還只傳播到縣城,沒分不到他們手裡呢。除了種地沒個進項的村民們可想而知日子有多難過,平日裡的頭疼腦熱都是找些草藥吃,要真有什麼大病那就只能等死了。
上醫院?沒錢怎麼上?
所以聽說有人來收玉,還不挑成色,一個個高興的把家裡這些年的收藏全部翻出來。
別看市面上也時不時的有人收,但人家只要好的,大的,像宋玉安這樣不挑的實在是難得。
因為做的是鄉親們的生意,所以這一次三轉一響宋玉安放的不多,他放了一批糧食,白糖,鹽出來,更多的是直接收錢。遇上了要娶媳婦的家庭,也會換臺縫紉機或是手錶。
人太多了,僅僅幾個小時,宋玉安帶來的貨就掃空了,好在他帶的錢多,總算把所有的貨都收了起來,這才跟鄉親們告別,載著包黑豆往騰沖趕。
到了騰沖,巴三給宋玉安另外找了幾條線,都是些黑市上的老闆。
“他們都是做生意的,手上貨多,從你這拿貨去也是做生意,不過人家知道你和白道上的人有關系,不願意露面,委託我來和你交易。
宋玉安答應下來,他只要貨,至於賣貨的人長得是圓是扁,他沒有多大興趣,只要貨到了就行。
第二天,巴三就帶了不少玉石來,一樣是中等玉石比較多,上等的少見得很,宋玉安也沒說什麼,直接照單全收了。
甚至還貼錢收了一卡車原石。他忽然想起寶珠那奇怪的福運,這些石頭拿回去給寶珠挑一挑開一批,說不準能開出好東西來。
東西比較多,宋玉安又去“車站”拉了幾趟貨,直到把空間裡這次備的貨都給清空了,這才離開滇省,這個時候,他空間裡的玉石已經很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