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要好好看書,國家不會一直這樣,總會有機會的。”宋玉安沒想到葉寶珠還有這理想,畢竟在書裡,葉寶珠對城市一直很排斥,一輩子待在了湖東村。不過他是支援的,於宋玉安來說,讀書與文憑、工作無關。
多讀書可要增長學識、見識。他前世讀了二十幾年的書,上大學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葉寶珠不一樣,她想去學,宋玉安自然是支援的。只是,“寶珠上了大學以後想做什麼呢?留在城裡嗎?”
“不是的,我想做老師,就在咱們湖東村,我想要咱們湖東村有更多的大學生。”小姑娘說這話的時候滿眼堅定,周身彷彿有一層神聖的金光。
“寶珠的願望一定可以實現的。”
宋玉安憐愛的摸摸小姑娘的頭,笑著對她說道。
媳婦理想太崇高,他要更加努力才行啊!建一所學校可要不少錢呢!
他們才回家把籃子放下,就聽到劉彩彩說陳中華叫他去一趟知青點。
宋玉安到的時候,陳中華正在吃飯,他和陳文輝,李壯三人合著開火,雖然主食只是雜糧窩頭,但幾人也天天進山,煮了好大一鍋菌子,吃得滿頭是汗。
“吃了沒?”
“吃過了。”宋玉安自然不會餓著肚子過來。
“那你坐會兒吧,過兩天要來新人了,咱們開個會。”陳中華是早上得到訊息的。
說是開會,其實主要說安排。知青點是個農家小院子,三間正房兩間廂房,其中一間是廚房。李小玲和王美鳳住了一間,姚婉如自己睡廂房。
陳中華,何建平,毛四海住著一間,李壯,陳文輝那間原來還住著宋玉安,現在就空了出來。
“村裡現在也沒有多餘的房子可以安置了,聽說這次要來四個知青呢兩個男同志,兩位女同志。”
“這不對啊!怎麼會這麼多?”何建平皺著眉頭問道。
他這話也沒說錯,湖東村雖然是個大村,但是這裡偏僻,每次最多也就是安排兩個知青過來,李小玲那一批是因為隔壁湖西村那時候發生了火災,有個老太太煮著豆子突發腦溢血人沒了,那火沒人看,廚房裡又都是柴,一下子就燒起來,大中午的大家都在地裡,這一燒就燒了七八戶,慶幸的是除了老太太沒燒到別人。
但村裡的房子一下子就不夠住了,更別說安置知青,因為這麼個情況,湖東村這邊就接收了。
“誰知道呢?也許是這批知青多吧,反正上面怎麼安排,咱們就怎麼做。要堅決服從黨指揮。”
宋玉安倒是知道原因,這一批知青沒增加多少,湖東村之所以會多出來人,那全是和女主有關。
“姚知青住的那間屋窄,到時候再加一個進去,另一個就住李同志他們那間。”
姚婉如沒意見,李小玲雖然不高興,但她們那間屋是廂房的兩倍大,不同意也沒辦法,幹脆不說話,王美鳳喏喏的應了。
男知青這邊也是一屋加一人。
“到時候怎麼住讓他們自己選,開夥也隨他們自己搭配。不過大家都是同志,於村民來說,我們都是外來人,希望大家能團結,不要鬧矛盾讓人家看笑話。”
陳中華也是頭疼,知青點以前多少年都是一起吃飯的,但這一批來了就出問題了。何建平又懶又愛佔便宜,毛四海呢,總擔心大家貪墨他糧食,誰做飯都像盯賊一樣盯著人家。這誰受得了,三天兩頭鬧矛盾。
幾次以後大家就分開了,李小玲和王美鳳搭夥,陳中華和陳文輝李壯搭夥,倒是叫過姚婉如,但李小玲說話難聽,姚婉如愛惜名聲幹脆自己開夥。何建平和毛四海也是獨自開夥,但這兩人臉皮厚,喜歡蹭吃。
“希望這次來的新人么蛾子少些。”陳中華感嘆一句,大家都知道他說的是何建平和毛四海,不過誰也沒有搭話,畢竟這也是大家的心聲。
少些么蛾子?這可得叫大家失望了,知道劇情的宋玉安想著接下來要來的人,一陣頭疼。
現在毛四海和何建平再鬧騰,那也只是吵吵鬧鬧,架都不會打。可接下來這些祖宗可是人命都不放在眼裡的主,偏偏人家是主角,村裡怕是安生不了了。
第二天,大伯母孃家給孩子做滿月酒,葉家要去幫忙,宋玉安是不去的,他就借這個機會去了縣裡。
之前也來過幾次,不過都帶著葉寶珠,他也做不了什麼,今天趁著這個機會,就想換點錢。
他來了這兩個月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和村裡人混熟了以後,順利的打聽到了黑市在哪裡。雖然查的嚴,但飯都吃不飽,還有什麼可怕的。
這種事情根本就禁止不了,哪怕是巡邏隊,對於那些拿著自己的雞蛋,青菜來賣的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