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領有什麼好辦法?”奎克也在為這事煩惱,以前不是職業軍隊,很少對練練習,現在要提高軍事技能,專門研究技擊之術,對練就很有必要。但對練要麼放不開手腳,要麼容易受傷,很難辦。一聽說首領有主意,忙問是什麼辦法。
王雋借鑑現代搏擊的規則。
一是對練的時候為了避免傷亡,禁止擊打要害部位,例如後腦、襠部等等。
二是使用拳套和護襠。
“什麼是拳套和護襠?”奎克問。
王雋解釋了拳套的含義以及怎麼把它做出來。
“戴了拳套,拳頭打在人身上,不容易破開皮肉。”王雋道。
三是裁判員的使用,以及勝負的判定辦法,比賽的時間限制等等。
奎克想了想,對練是練習,確實不能太過激進,雖然規定會導致對練不符合實戰,但自己人練習,總得顧及死傷。
“我馬上讓人去製作拳套和護具。”奎克道。
以前的軍事訓練,王雋只從大處著眼,有關武藝方面的培訓,都是奎克在主導,但現在不同了,這是一支職業的隊伍,大事小事,王雋都格外關注。
格鬥方面,王雋不是行家。在前世,他沒受過專門的格鬥訓練,只是在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學過一套長拳套路,軍訓的時候學習了軍體拳。其他嘛,無非是看過不少武打影視劇,讀過許多武俠小說,裡面的武打鏡頭或者武功描寫,基本上是沒什麼實戰指導意義的。
但觀看士兵的對練,王雋總覺得格鬥有哪裡不對。
他叫了青松和另一個士兵再來對練。
士兵面對面站好了位置,奎克正準備喊開始。
“停。”
王雋喊停。
眾人都愕然地望著王雋。
王雋走到對練計程車兵面前,讓他側身對著青松,身體稍微下蹲,重心往後腿稍移。
“你看,這樣會不會更好些?”王雋問士兵。
士兵沒有反應過來,青松發話了:“這樣一個姿勢,我突然感覺麻煩了許多,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王雋道:“是這樣的。側身以後,胸腹就藏了起來,沒那麼好打了。還有,蹲下一點,身體會感覺穩定不少。”
奎克表示贊同:“首領這個辦法很好。”
“好吧,你們繼續。”王雋道。
等倆人過了幾招,王雋覺得兩人用力的方法不對,又喊了停。
倆人停止打鬥,停下來看著首領。
王雋讓旁邊的美琳和貝麗走開點,一個人對著前方揮了幾拳,對眾人道:“力要從腰發,帶動肩和手臂發力。”
發力的要領,是他在學長拳的時候,體育老師教的。其實其他科目比如推鉛球,發力也有同樣的要求。
他的話眾人都聽不懂,唯有奎克和美琳若有所思。
他們倆人,發力的方式和王雋說的暗合,但從未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只是一種自覺。
王雋見了大家困惑的眼神,便進一步講解。
“你們看,我現在手臂伸直沒有用力。但我一擰腰,手臂就被帶動,掃過去了,這是腰力起作用的結果。”他邊做動作邊說明,“順著這個慣性,再疊加上手臂上的力的話,打到對方身上的力便會大許多。”
這一下,大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