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王雋在自己的住處召開最高管理層會議,商討泰羅族講和以後的部署。
參加會議的有王雋、英子、奎克、託思和美琳。
葉紅來的目的,大夥都已知曉。王雋請大家暢所欲言。
奎克道:“首領一片苦心,終於贏得了和平,難得難得。”
英子感概道:“是啊,雖說我們不怕開戰,但開戰終究不是好事情,能講和,對大家都有利。”
“是啊,和平來之不易。這裡反映了一個真理:能戰才能止戰。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奎克,你來上課之前一直在大屋圍,對泰羅族瞭解多一些,你認為她們會是怎樣的心態?”王雋道。
奎克道:“我認為,我們向泰羅族展示了實力,人雖然少,但戰鬥力強,特別是戰鬥意志堅定。泰羅族的人看清楚了我們的能力,意識到了想取得勝利很難,另外,我聽說泰羅族的人也不是無憂無慮的,北方的部族,對她們也有壓力。”
“嗯,應該是這樣的。北方的部族,我們知道的很少。以後,我會加強相關的情報工作的。”至於怎麼個加強法,他沒有細說。
“首領,我們大屋圍的駐軍是不是可以考慮撤退了?”奎克建議道。
“撤。”王雋道,“但我們要保持一支專業化小規模的職業部隊。”
“職業部隊?”奎克立刻來了精神。
在場的眾人都集中注意力等著王雋往下說。
“是的,部隊的人專心武事,不再從事生產。我們算上大屋圍的人,有四五百之多了,成立一支專業部隊很有必要。”王雋道。
“你說的職業部隊,要多少人呢?”英子考慮的是養人的負擔。大屋圍駐軍三十人兩個多月,而且駐軍自己還派人打獵捕魚,補貼還是很多的。
王雋笑道:“不會多,十五人左右。”
他理解英子問話的含意。
“那沒什麼問題。”英子放下心來。
如果不是王雋不斷提升捕魚的效率,這段時間不停的打仗,還大規模進行基建,部族早就撐不下去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她作為大總管,管的就是柴米油鹽。
“阿媽你多慮了。”美琳覺得母親太過計較,“以後我們的水稻種植上去了,養一支隊伍不會有什麼壓力的。”
王雋點頭道:“而且,等長林那邊走上正軌了,會有很大助力的。”
英子道:“這些我知道,只是眼下吃緊。不過十五個人的話,便沒什麼問題了。”
奎克有點憧憬起來:“職業部隊,那麼平時就只是專心練武,做這一件事了?”
王雋笑道:“那能那麼簡單。練武只是一方面。這些人還是教官,負責整個部族的軍事訓練;需要時還要奉命維持秩序和執行一些專門任務;到了戰時,這十五個人就是軍官,帶隊伍打仗。”
奎克道:“那是自然。但是從事的工作,都是和‘武’字有關的了。”
王雋道:“沒錯。奎克,這支隊伍就由你來組建,如何?”
奎克摩拳擦掌,拍胸脯說保證沒有問題。
“十五人,我分成兩半,自身的訓練提升和部族軍訓兩撥人輪著來,兩邊都不耽誤。你看怎樣?”奎克問王雋。
託思道:“首領說了需要時還要奉命維持秩序和執行一些專門任務呢。”
奎克道:“我明白。比方說哪裡有人反叛,我們便派人去彈壓。”
王雋道:“是的。除此之外,有時候可能還要執行一些特殊的任務。”
“特殊任務?”奎克問。
“比方說深入敵方駐地偵察、刺殺、斬首等等。嘿嘿,當初你一個人跑到天人洞刺殺我,就是這樣的任務。”王雋笑道。
提起往事,奎克有點不好意思。
他明白王雋的意思。王雋曾經在某個場合提到過“特種作戰”這個概念,現在他提到的這些任務,大概就是“特種作戰”了。
託思道:“這些任務,都很難呀。”
“是的,奎克,這十五個人,個個都必須練就一身過硬的本事,就像你這樣。而且,還要學會帶兵打仗……”王雋道。
“帶兵好辦,平時輪著當軍訓教官,這方面的能力便練出來了。”奎克道。
“奎克,還不夠。”王雋道,“指揮打仗的一些經驗要總結,相互交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讓大家掌握。這方面內容很多。”
“是。”奎克覺得首領批評的對,剛才自己說話快了點。行軍打仗,大到戰略部署,小到斥候紮營,其實很多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