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安靜的很,王雋沒有攻城的動作。
艾珍認為這是王雋無計可施的表現。
可是,兩個小時後,她就高興不起來了。
寨子北邊的外面有點吵。
她步出屋外,走向北面的柵欄,才邁了兩步,抬頭時猛然發現遠處敵方的陣營裡矗立起了一座六米多高的構築物,上面站著兩個人。
那兩個人,在俯瞰整座寨子。
艾珍大驚。
這樣的話,裡面兵力的分佈,族人的一舉一動,豈不都被上面的人看了個真切?
她馬上命令手下對那座構築物上面的人發動攻擊。
六十來米的距離,只有男人的投槍可以夠著。
艾珍的人對著構築物一通亂投,但上面的人早下去了。
令艾珍心焦的是,很快,其他方向的敵軍陣地裡也立起同樣的架子,數了數,一共有五個之多。
這些架子,讓艾珍如芒在背。但是又沒辦法將它毀了。
事實上,這個構築物,是王雋留的後手之一。他和託思、青松、大石几個人花了許多時間做出來的簡易箭塔。
王雋對古代的攻城器械並不懂,但是現代男人哪個不是在玩遊戲長大的呢。投石車、井闌這些耳熟能詳的器械那是很多遊戲裡都有的。
打敗艾珍,他需要制高點。大樹是最先想到的。
但大樹只有四棵。他想著應當增加幾個射擊點,再說,萬一艾珍突然把樹砍掉了呢?
所以,設計和製造井闌勢在必行。
遊戲裡面的井闌是有輪子的,太複雜,王雋覺得現階段做不來,也沒有必要。
他的井闌就是一個簡易架子,把人送到上面一個平臺,敵人的投槍打不垮就行了。先做好兩個平面的架子,到了現場臨時拼裝成立體的箭塔,再加幾根支撐加強穩固性,井闌或者說箭塔就做成了。
雖然簡易,但人不上前的話想毀掉它卻難。
它的高度,超越了寨子裡所有的建築物,六米多的架子加上人的高度,和人站在樹上差不多,可以俯瞰整座寨子。
比起在樹上,箭塔上面是一個平臺,人站得平實,放箭更加方便。
淺水灣是一個接近圓形的寨子,直徑大約五十米。房屋有單層的有兩層的。兩層的房屋底層架空,上層住人。架空的高度很矮,不過一米多高,主要用來通風,然後是堆一些雜物。整幢房屋的最高處在斜屋頂,離地不過五米來高。
從居住的角度看,這個高度是合適的,再高,便費工費料了。
王雋的架子一立,寨裡面的人立刻恐慌起來。
他們看到,幾乎在同時,五個箭塔都上去了兩個人。平臺上,面向寨子的方向,有兩個大且結實的盾牌,上面的人只要彎下腰去,就能躲在盾牌後面。
“快用標槍給我打上面的人。”艾珍歇斯底里地喊道。
不用她下令,手下人早已一通亂投。
可惜離得遠,要打中平臺上的人本身就難,又有大盾擋著,上面的人貓下腰去,便安然無恙。
投了幾輪,絲毫不起作用。
等投槍的人累了歇下的時候,柵欄下的人便開始受到弓箭的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