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面上點年紀的前輩,都用過一種叫做“機帆船”的船隻。那個時候柴油短缺,有風的時候都用帆做動力。
王雋雖然沒用過帆船,但作為漁民的後代,對帆船還是有所瞭解的。
沒錯,就用獸皮做一到兩張簡易的帆掛在竹筏上,動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這辦法好!
王雋一時興奮,跳起來揮動拳頭,大吼了一聲:“好辦法!”
他這一聲把一旁忙著做飯的美琳和浪平下了一跳。
美琳見王雋高興的模樣,心知他肯定想出了什麼好主意,她示意浪平不要去幹擾首領,裝作沒看見就行了。
王雋也就高興了兩秒鐘,馬上便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燒製的石灰,是怕水的物品,遇水便會發生化學反應。竹筏在波濤起伏的海上航行,上面的東西不潑到水才怪。
他能想到,竹筏破浪前行的時候,上面放著的籮筐,裡面裝的石灰遭到水泡時會是怎樣一副圖景。
除非,石灰裝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海水潑不進去。
有沒有可能,做出這樣的容器……
媽的,還真是費腦筋。
好吧,解決運輸的問題,現在成了能不能做出密閉容器的問題了。
首先想到的是英子做出的陶罐。
但是她做的陶罐體積太小,要是有鄉下家中的大水缸那麼大就好了。不知道自己幫助一下英子,能不能做出那麼大的陶器出來。
不過就算做出大水缸這樣大的容器也不理想——大水缸自身的重量太重。
要是大水缸是木頭做的就好了。
然後,王雋就想起了小時候家鄉家家戶戶用的木桶。
是的,那個時候大家用的都是木桶,沒什麼塑膠桶一說。塑膠桶是後面的產品。
做木桶沒難不難?
不難。小時候天天用它,木桶的構造瞭然於胸。
可是麻煩。
麻煩就在把樹幹開界成木板,這又回到了沒有鋸子的問題。
不過,還是可以想想辦法做出來的。
做出來的桶可以反覆使用。
於是,王雋決定了,要做一個三層竹子疊成的大竹筏,用獸皮做帆,用大木桶裝載石灰,走水路把石灰運到明珠城。
這樣做出來的“船”,單從運輸的重量算,一個竹筏頂得上十幾個強勞力用肩挑。而駕駛這樣的“船”,應該二個人就差不多了。二個人幹了十幾個人的活,這個效率就高了。有一二艘這樣的“船”,差不多運輸問題就解決了。
——
這段時間的經歷,讓王雋意識到,真正想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生產工具是關鍵。
而好的生產工具,有賴於好的材料——金屬。
要是能找到銅礦或者鐵礦就好了。
王雋不由得又想起了桃花那塊孔雀石來。
喜歡我成了海島王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海島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