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主要集中在治所安邑附近,黃河沿岸,以及貫穿整個河東郡的漆水與汾水三個部分。
衛覬不僅將衛家的在河東郡的力量全部調動起來,更是將衛氏族人分別派往除了安邑外的河東郡的一十八縣。
在衛氏的號召下,僅僅數天的時間,人口遷徙就開始了。
尤其是河東治所安邑附近的各縣,幾乎在當天就開始發動起來。
靠近黃河的各縣,動作也非常迅速,在各縣縣令及衛氏的發動下,陸陸續續開始往黃河渡口集結。
左馮翊的各個渡口早已經準備就緒,只要有百姓送到,都會被統一轉運。
一個月的時間,整個河東郡南部就像瘋了一樣傾瀉人口,無數百姓拋家舍業,開始往黃河沿岸聚集。
左馮翊,弘農郡各個渡口全部開放,晝夜不停的轉運人口。
衛覬只有一個目的,趕在劉璋登臨秦公之前,儘可能多的將人員送到長安。
不過看似非常順利的背後,也有衛覬無法解決的難題。
由於河東郡南北跨度太大,南部百姓轉運的同時,北部百姓才剛剛被髮動起來。
雖然有汾水和漆水兩條河流作為便利條件,但是河東郡內並沒有大型船隻,也沒有益州水師。
這些百姓只能用自己的兩條腿翻越數百里前往渡口。
民怨載道是避免不了的,傷亡也是避免不了的,遷徙的民眾中充滿了對劉璋的怨恨。
尤其是進入十一月後,天氣異常寒冷,陸陸續續出現凍死的狀況。
看著曾經的鄉親父老,河東百姓遭遇如此苦難,衛覬內心猶如刀割一般!
很多次他都想停下北部百姓的遷徙,等到明年春天之後,再重新啟動。
可是一個訊息的傳來,立刻讓衛覬捨棄了這個念頭,並且親自北上督促遷徙。
百姓們見到衛覬紛紛露出喜色,所有人都知道衛覬以賢德著稱。
只是誰都沒想到,衛覬此來只有一個目的。
催促趕路!
原本三天走完的路程,衛覬竟然要求在一天內走完!
衛覬似乎瘋了,變得毫無人性!
他不顧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催促!
就這樣,遷徙的傷亡從屈指可數,一下變得死傷慘重。
一時間,衛覬的名聲徹底臭了!
各種謾罵聲不絕於耳,有的甚至當面對其進行辱罵。
連著之前對劉璋的怨恨,全都轉移到了衛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