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遼東侯,自領平州牧,連穿戴車駕,都隱隱超過了天子規格。
不臣之心,盡顯無疑!
或許是上天懲罰,建安九年,公孫度突然暴斃而亡。
亂世天下,向來都是子承父業,父亡子繼。
遼東也不例外。
公孫度長子公孫康繼承大位,掌控遼東之地。
有其父必有其子。
公孫度的作風,深深影響了公孫康。
而且,公孫康的野心更大!
根本不將朝廷放在眼中,仗著公孫度與曹操的關係,以及曹操的危機局勢,也是極為自傲。
可以說,多年間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公孫康將邊境控制在了遼西郡,不對右北平進行侵犯。
同時,向其他方向瘋狂擴張,最遠處攻破了高句麗的國都。
軍力之強橫,在遼東一帶無人能敵,揚威周邊地區。
可由於地理位置的制約,高山阻隔下,公孫康的最佳掌控區域,就是在遼東以及更深處。
遼西郡,反而是薄弱的一環。
當初為了不與曹魏發生摩擦,不與幽州刺史田豫的關係過分尖銳,遼西郡並沒有設定重兵。
雙方都承認了遼西郡的歸屬,又默契的以此為界限。
也由於這個畸形的關係,讓整個遼西郡沒有得到安穩和發展。
遷延日久,遼西郡百姓不斷往遼東遷徙,遼西越來越殘破。
這也是曹丕三人在遼西郡艱難困苦的原因。
道路不通,高山阻隔,荒無人煙。
若非運氣好,真要困死在其中了。
可自從到了玄菟郡後,一切就都變了。
烏桓滅亡後,玄菟郡實際的威脅就消失了。
鮮卑滅亡在即,自顧不暇,根本不敢襲擾遼東地區。
這裡極為安定,不少百姓定居此處。
公孫康對這裡的掌控,也極為強勢。
再到了遼東郡,局勢更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