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兵權高度集中在孫權個人手中,還有如此多的問題嗎?
這也是劉璋一直致力於抓住兵權和讓所有將領的家屬全部遷入長安的原因。
哪怕是重要的文臣,例如賈詡,例如益州世族的張肅,楊洪等等。
所有人的至親都居住在長安。
名義上是給予恩寵,實際上是什麼,大家都心照不宣。
但是周瑜和孫權則不同。
之前剝奪江夏太守職位時,周瑜將所有淮泗派的家眷全都留在了廬江。
可以說沒有任何把柄受孫權威脅。
造不造反,全在周瑜的一念之間。
“秦王英明!”
對於劉璋的觀點,賈詡還是比較滿意的。
至少沒有極為肯定的認為江東內部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分裂。
分裂,就意味著有機可乘!
可是想要乘江東的機,勢必要跨過荊州。
曹操的慘痛代價尚在眼前,賈詡可不希望秦國也遭遇這種重創。
劉璋笑了笑,神色極為輕鬆。
實際上賈詡提出來的時候,劉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文和,我們能不能作為一個推手,促使江東內部形成南北對峙?”
劉璋提出一個設想,將問題反而拋回給了賈詡。
未來秦國下一個大的目標必定是荊州劉備。
消滅劉備,佔據荊州後,必然想要一鼓作氣順江而下。
若是能夠促成孫氏內部分裂,長江南北對峙,無疑就是最佳的良機!
由於劉璋的介入,天下早早便進入了四分的局勢。
如果促成周瑜獨立,未來三足鼎立的局面,極有可能變成南北對峙。
原本為禍大漢六十年的三國爭霸,必定可以大幅度縮短,內耗也會極大的減少。
只有保留了足夠的元氣,才能在統一天下後,走的更遠!
“老臣非常明白秦王想要儘快平定天下,讓百姓脫離苦海的宏偉理想!”
“只是這件事,真的不能太過心急!急則出錯,就像曹操一樣。”
賈詡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思考,就對劉璋的野心以與了否定。
“孫權與周瑜之間的關係,既是唇齒相依,也是唇亡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