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在講解的時候過程中也慢慢滲入一些商業理念和品牌發展的知識,她希望長隴的村民們能逐漸理解這些新的概念,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後不管打造長隴的任何產業,都能與時俱進。
“文東叔,咱們這次不僅僅是為了完成這些訂單,更是要讓長隴製糖成為一個有口皆碑的品牌。”
溫婉繼續說道,“除了設計專屬LOgO,我們還要在包裝上印上一些關於長隴的故事,比如咱們製糖的傳統工藝是怎麼傳承下來的,這裡面有老一輩人的心血和智慧。這樣顧客拿到糖的時候,不僅能品嚐到甜蜜,還能感受到長隴濃厚的文化底蘊。”
溫文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是這樣,那我們得好好想想寫些啥。這故事可不能瞎編,得實實在在的。”
“對,文東叔,這就得靠村裡的老一輩們了。咱們還可以組織一個小活動,把長隴的長輩們聚在一起,讓他們講講過去製糖的那些事兒,然後整理出來。這也是對長隴文化的一種傳承呢。”
溫婉越說越高興,她彷彿已經看到了長隴糖在市場上大放異彩的場景。
“那招工這事兒呢?我們得找些手腳麻利、細心的人。這製糖可不能馬虎,質量得把關好。”溫文東想到了人手問題的關鍵。
“咱們可以先在村裡貼出招工告示,寫明要求,然後讓有意向的人來試試。試用期就做一些基礎的活兒,看看他們的態度和能力。而且,文東叔,咱們還可以給新員工培訓,把咱們長隴製糖的精髓都傳授給他們,這樣大家都能成為製糖的行家。”
溫婉覺得只要製糖這產業鏈發展起來,不僅可以創造就業崗位,還能促進其他產業的營收,這長隴名牌,不能僅限制糖,得讓村裡其它開著特色工藝店的老鄉們也準備起來。
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說不定潑天的流量又湧現了呢?到時不管是哪一個行業,都不至於被打得措手不及。
就這樣,在溫婉的指導下,長隴製糖小作坊開始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
招工告示一貼出,村裡不少年輕人都躍躍欲試,他們都希望能為家鄉的產業出一份力。
老一輩也積極參與到講述製糖故事的活動中,那些塵封在記憶中的往事被一一挖掘出來,每一個故事都飽含著長隴人對製糖的熱愛。
隨著預售資訊在網上釋出,雖然有些顧客一開始對預售模式有些疑慮,但當他們瞭解到長隴糖背後的故事和製作工藝後,都紛紛打電話下單。
訂單量在幾天內又有了新的增長,不過這次溫文東不再愁眉苦臉了,因為他看到了整個小作坊充滿了生機和希望,大家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著,那就是讓長隴糖走出長隴,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而溫婉也沒閒著,她直接在社交媒體上開設官方賬號,定期釋出小作坊製糖的影片和長隴的風土人情,吸引更多的關注。
同時,她還計劃和一些當地的旅遊公司合作,把長隴民宿和長隴製糖小作坊納入旅遊線路中,讓更多遊客領略長隴民風民宿的獨特,也能親身感受長隴製糖的魅力。
在這個過程中,長隴製糖小作坊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他們在包裝設計上融入了更多長隴的特色元素,除了故事和LOgO,還新增了長隴的風景圖片。每一顆糖都像是長隴的一張名片,向世人展示著這個小村莊獨特的魅力。
隨著新員工逐漸上手,製糖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而且質量依然保持得很好。
長隴製糖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成為了人們喜愛的特色糖果之一,應該說,到長隴玩的遊客,回去至少要帶幾斤長隴糖回家分享才算不白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