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把設計好的學校圖紙,以及需要給鎮教育行政部門提交的申辦報告都準備好給溫大山,“村長伯伯,這些報告你先送到鎮政府管教育的鎮領導那申請,你要強調,建學校是村裡人自行出資,不需政府出錢,審批就會快一點。”
“鎮裡稽核透過後會到縣裡審批,到時估計上面還會派專家下來做可行性評估,一個流程下來最少要一個月,這一個月,麻煩叔叔伯伯們放出訊息,這裡招工建學校及村委會和老人院,為期一年,附近村民可優先,日工每天150元包午餐,先報先得。”
“150元?會不會太多了?普通工地100就頂天了。”溫守軍見溫婉說話有條不紊,看她能周全地提前準備好有關的報告,說明她是有備而來,真心為建設家鄉而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可看她好像對工價不是很熟悉,便提醒道,免得當了冤大頭,畢竟有錢也不能亂造。
現在要建設家鄉,每分錢都得掰成兩瓣來花。
“嗯,我知道的,守軍伯。”溫婉笑道,“我有提前調查咱們這邊的工價,我就是故意要給高工資的,這樣一來可以吸引好的工人過來,二來我們是建學校,一定要保質保量,拒絕豆腐渣工程。
所以我們對工人的要求也高,不允許出現偷工減料或馬虎完成的情況,要求多但工價高,工人自然不會有意見,但如果我們光有要求,工價卻沒有優待,只怕工人也不願意來,就是願意來,說不定還會用表面功夫來應付我們。”
溫守軍這才明白溫婉的用意,一臉慚愧,“是阿伯想岔了,現在大家混口活都不容易,有高工價,大家也會格外珍惜與配合。”
“是這麼個理,所以守軍叔,以後建學校的錢讓您來安排,進出登記花費多少您來記錄,差多少錢您和我說,我給您轉。”
溫守軍激動得站起來,他聲音哽咽,“小婉……你……謝謝你的信任!”
建學校這樣的大數目能交給他來記錄和安排,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他溫守軍這輩子值了!
“不過……我不能一個人來記錄安排…”溫守軍激動過後冷靜下來,畢竟人言可畏,難免有些人會眼紅他得到的這份信任,他看向一直安安靜靜守著溫婉的溫嚴禮,“嚴禮,我記得你讀完了高中,這錢你來記,進出都記,我們共同稽核,不浪費一分錢,務必讓小婉的每一分錢都投在家鄉里。”
溫嚴禮連忙拒絕,“叔,這可使不得,使不得!”
其他村幹部也覺得溫嚴禮更加適合,畢竟他是養大溫婉的親大伯,幫溫婉管錢才能讓所有人信服。
於是本只是送侄女到村委會報到的溫嚴禮,就在幾名村幹部的共同推薦下成為了隴上村村委會的一員,負責督促管理村裡財務支出。
就這樣,溫婉一力承擔隴上村建學校費用的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出了來東鎮,飛到寧縣教育行政部。
前人為何總說百年大計,教育為先。
是因為在歷史上有太多優秀的學子在學有所成回報家鄉建設祖國的例子。
如今溫婉的行動恰恰讓這句話的教育得到閉環。
寧縣宣傳部更認為這是宣傳寧縣教育的典型,因此聯絡寧縣電視臺,準備去採訪溫婉這位新時代大學生村官。
張美雅也聽說了這事,沒想到溫婉建設家鄉的第一響炮就是出資給自己的村子建所學校。
看樣子是個有大愛的姑娘。
只是這錢從哪來的?不是剛畢業的窮大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