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記者一愣,忙摸了摸小男孩的腦袋。
“這是你妹妹?幾歲了?上學了嗎?”
“六歲了,明年上學,肯定和我一個學校,就在鎮上的小學。
哦,對了,叔叔,你渴了吧,給你這個吃。”
小男孩說著,就從身上揹著的一個小布袋裡摸出一個洗的幹淨的洋柿子往孫記者手裡一塞。
孫記者趕忙就要塞回去。
“叔叔,你吃吧,我們還有呢!包裡還有黃瓜呢!
這東西我們每家都種的,多著呢!
平時渴了我們都是摘這些東西吃。
叔叔,我們回去啦,再見。”
小男孩說著,拿著兩個小竹筐,帶著妹妹就一溜煙的跑了。
孫記者愣了好一會兒才笑了笑。
看著手裡熟透的洋柿子,他送到嘴邊咬了一口。
酸甜的汁水一下子就充滿了口腔。
孫記者笑了笑,一邊吃著洋柿子,一邊往另一邊的魚塘那裡走去。
趙家莊是淮縣第一個大面積養魚養蝦的,這也是第一個能把副業搞的這麼好的。
他隨便問了下身邊路過的人,很快就知道了魚塘的方向了。
雖然已經知道趙家莊的養殖業發展的不錯,但是親眼看到的時候,卻是另一種感覺。
快到中午了,太陽正大呢!
一個年輕人推著一個獨輪車沿著魚塘邊走著。
每走兩步就用鐵鍬揚一鐵鍬的飼料下去。
而孫記者順著那個方向看過去,看到的是一眼看不到邊的魚塘。
大的,小的,已經蓄滿水的,還有剛開挖的。
這場景讓孫記者有點震撼。
這麼多的魚塘要養多少魚出來啊?
難怪說趙家莊光是靠養魚養蝦就能掙錢了。
“老鄉辛苦了,這些魚塘都是你在看著嗎?”孫記者笑著走上前。
原本在喂魚的任曉釗一打量就知道了。
這肯定是趙書記說的那個省報的記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