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蘇衡及冠
五嶽觀近來香火暴漲, 香客們的心思基本上全部圍繞著觀中道長們的頭發打轉。不僅有女香客來打聽,就連男香客也來求討治禿防禿秘方。一來二去, 口口相傳,蘇軾養生館即將推出生發護發新品的訊息便傳遍了街頭巷口。
“不會又像白芨桃花酒一樣,數量有限,需要限購吧?”
“啊?不會吧,我真的很需要這個生發液。我現在每次洗發頭發都大把大把地掉,真真愁啊……”
“誰不是啊,我每日起床那枕上的頭發多到我都不敢看!如果真的限購,諸位還請可憐可憐我, 不要同我搶了吧。”
“哎——先到先得, 張兄你提這個就沒意思了。”
“好歹你們還有頭發可以掉,你們誰有我慘!你看看!”眾人中有一小個子,一直垂頭不語, 默默聽著他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但到最後, 他忍了又忍,最終實在忍不住,喊了出來。
他激動之下直接把幞頭一摘, 露出禿了一塊的頭頂,聲淚俱下:“我這頭上的頭發越來越少, 直到一根頭發也不長, 我哪怕在家中也不敢摘下幞頭, 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敢取下啊……”
類似這般的對話在市坊之中還有許多。眾人都在擔心自己無法搶購到蘇軾養生館的新品。然而,等到新品發售那日一看,一個個都樂開了花。
原來,蘇軾養生館這次實行的是什麼“預售制”。登記下需要購買的産品型別與數量,蘇軾養生館便會派專人送貨上門, 不用累死累活地排隊購買,更不用擔心買不到。
這個“預售制”好啊,希望蘇軾養生館以後的産品都能沿用這個預售制!
本草生發液的效果有多好,用了就知道。不過數日,這款生發液就取代了蘇軾養生館的白芨桃花酒,成為最受歡迎的産品。
汴梁大街上,也越來越多地出現“掉帽子”的現象。
走在大街上,時常便能看見有人“一不小心”帽子掉落,一頭黑瀑似的頭發就這樣明晃晃地暴露在天光下。落帽之人似乎也不急著撿帽子,只見他動作分外緩慢而優雅地俯身,恨不得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滿頭秀發,然後才將帽子撿起,拂去微塵,重新戴上。
這種情況一多,弄得初至京城的外鄉人全都看得一愣一愣的,還以為這是開封人獨特的風俗。有外鄉人為了迎合京中“風俗”,邯鄲學步,那帽子一落,禿了一塊的頭頂立即惹來路人的笑聲。
那外鄉人面紅耳赤地撿起帽子,連上頭的浮塵都忘了拍,慌慌張張戴回帽子便要遁走。好在京中還是好人多,有好心人叫住那外鄉人,神神秘秘地說:“這位兄臺,我告訴你一個秘密……”
這下,蘇氏養生館的名聲是徹底傳到了京外去。風吹帽落,鬢發如雲甚至險些與州橋明月、汴水秋聲、相國霜鐘等汴京八景並稱,成為汴京城的名景,此乃後話。
·
秋去冬來,冬去迎春,很快又是新的一年。但今年對蘇家眾人來說,尤為特殊。因為今年正月十八便是蘇家嫡長子蘇衡二十歲的生辰。
男子二十曰弱冠,可行冠禮。蘇衡的生辰一過,蘇洵立即沐浴更衣,去廟裡找人蔔算吉日。蔔筮人一算,那日正好是朝官們休沐與國子監旬休的日子。蘇洵大喜過望,當場便將長子及冠禮的日子確定下來。
當然,舉行冠禮前還有不少事情要做準備。好在大宋的休假制度還是很人性化的,除了公休假,還貼心的準備了事假。比如祠部規定,朝廷官員之子行冠禮,該官員可以享有兩日的假期。蘇洵立刻向上司申請了兩日的事假,與程氏一同親力親為地籌備蘇衡的加冠禮。
確定好吉日,第二步便是將吉日告知參禮的賓客,尤其是負責加冠的正賓。
為蘇衡加冠的正賓是範仲淹。
原本,在京的龐籍與不在京的文彥博為此爭得面紅耳赤,一個譏諷對方不在京城,連夜趕回沒準誤了吉時,一個攻擊對方身材,大腹便便的模樣就別出去丟人現眼。就在兩人於信中來回對罵,爭得天昏地暗之時,範仲淹默不作聲地摘下了這個桃子。
範公到底還是範公。龐籍和文彥博只好偃旗息鼓。
蘇衡行冠禮的三套衣冠均由程氏親手縫制。如今的觀禮比之前代,已經簡化了不少。三加冠也被改成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頭。
蘇家為蘇衡舉行冠禮這日,蘇宅前車水馬龍,險些造成堵塞。登門觀禮的賓客絡繹不絕,若是有心人逐一看去,便會悚然發現這些賓客皆非等閑之輩,非富即貴。不知情者,還以為蘇家這是膽兒肥了,要在宅中開朝會呢。
冠禮正式開始。蘇衡身著童子服,步履莊重而緩慢地走到正賓面前。範仲淹一邊為他戴上幅巾,一邊念誦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
這樣的步驟要重複三次。第二遍加的是烏紗帽,穿皂衫,最後一遍則是加幞頭,著公服。冠禮成,宣告著蘇衡正式成年。
蘇軾看著自家兄長,激動不已,若不是蘇轍死死拉住他,三加冠一結束,他就忍不住撲過去了。
“《詩》曰: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安者,靜也。今日我便為你取字——子安。”範仲淹從容地說出與蘇洵商量好的字。
蘇衡頭戴幞頭,身著公服,鄭重地向範仲淹行禮致謝,禮節全無一絲一毫的錯漏。修身的公服襯得他整個人更為清俊飄逸,似雪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