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為什麼?”蘇軾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聽話地往外走。
很快蘇軾就知道為什麼了。
“當——”大鑼一響,圍在春牛旁的百姓們瞬間變了神色,眼神銳利無比,好似要上戰場一般,甚者手朝最中間的春牛蜂擁而去。
“沖啊——拿下春牛!”
“這塊大,拿這塊!”
“哎哎!別擠啊,這是我的春牛!”
“先到先到,這塊是我先搶到的!你走開!”
“什麼你先我先,有本事憑實力說話!”
原本安安靜靜圍觀知府鞭春的百姓像瘋了一般,爭先恐後地去搶春牛上的春泥。有搶成功的人揣了一塊春泥就跑,滿臉帶笑,笑得連牙花子都露出來了。
蘇軾看得瞠目結舌,就連蘇轍和蘇軫也瞪圓了眼睛。三人幾乎同時看向蘇衡,異口同聲道:“阿兄……”
面對三雙相似的眼睛,蘇衡眼神一柔,徐徐解釋道:“春牛上的春泥拿一塊回家,據說能保佑今年有個好收成。搶春泥的百姓大多是家中有田的。”
“哦,原來是這樣……”蘇軾對這些傳說很感興趣。
“那邊有小春牛賣,若是喜歡,挑一個回去。”蘇衡示意弟弟妹妹們看向兩邊新擺的小攤。鞭春結束後,嗅到商機的小販們就會在附近擺攤,出售泥捏的小春牛,很受遊人歡迎。
“我要我要!”蘇軾第一個撲過去,選了一隻胖乎乎憨傻傻的小春牛。
蘇軫對泥捏的春牛不感興趣,只好奇地盯著街上小娘子們頭上戴的雪柳和小春幡。雪柳就是用紙或絹做成的雪白頭花,那些小春幡是用絹布做的,簪在頭發上如同翩飛的絲帶,煞是好看。
蘇衡順著蘇軫地視線看去,頓時瞭然。這是京中小娘子們立春常戴的頭飾,據說是有迎春的好意頭。
“阿姐,你不挑一個春牛嗎?”蘇轍也挑好了一隻小春牛,見蘇軫站在原地沒動,關心道。
蘇軫搖搖頭:“你們挑就行。我不用。”
“八娘。”
聽見長兄喚他,蘇軫連忙回頭:“阿兄,怎麼……了……”
頭上的簪子被取下來,又被重新簪回烏發中。蘇軫正想詢問,一伸手便捉到被風吹起的春幡尾。蘇軫明白過來,精緻的小臉上綻出一抹甜美的笑容:“謝謝阿兄!”
·
立春過後沒多久便是元宵。到了元月十五,熱鬧的年節便到了最絢爛的尾聲。這一日是開封城一年之中燈火最絢爛奪目的一日。城內搭建的燈山都上了彩,各色燈火齊齊點亮,金碧相射,滿城錦繡,將整座汴京城點綴成了不夜城。
哪怕是青神的燈會也無法與汴京的一角燈火相媲美,更何況是小小的眉山。眉山的元宵雖然也熱鬧,但那是獨屬於小城的煙火,充滿了小城的秀氣與質樸。汴京的元宵卻有著京城才有的雍容氣象,盛大,華麗,輝煌,璀璨。
蘇家兄妹都快被應接不暇的華麗燈山繚亂了雙眼。有青布為膚的草龍蜿蜒若飛,青佈下的草籠上放置了萬盞燈燭,萬燈齊明間,樸素的草龍彷彿搖身一變為金色神龍。還有用錦緞紮成的巨身菩薩,菩薩的十指都設定了精巧的機關,手掌搖動的同時還能從指尖噴出水柱,讓人嘆為觀止。
除了各式各樣造型獨特,設計精妙的燈山,皇宮宣德樓前的廣場上還有讓人眼花繚亂的各式表演。許多平日裡在瓦子一票難求的知名藝人齊聚於此,為遊人表演奇術異能。
“小兔子小兔子,你快看,那人把一整柄鐵劍的吞進去了!好厲害!”
“還有那邊,他居然會噴五色水!明明喝進去的是無色透明的井水啊,怎麼噴出來就變成五顏六色的了?”
“那邊有猴兒戲!那隻猴子會學人作揖哎——”
蘇軾不敢拉著他阿兄的衣袖大呼小叫,轉而拉著蘇轍在那邊哇哇鬼叫。蘇軫默默又離遠了蘇軾幾步,躲在了蘇衡背後。就,略尷尬,略丟臉。人家六歲的小郎君都沒自家十六歲的二弟能鬧騰。不對,過了年,二弟就十七了。
蘇軫又看了眼興奮得在那邊鬼叫的弟弟,絕望地收回了視線。明明在家時還沒有那麼幼稚,怎麼進京一趟還越變越回去了。等等!蘇軫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仰頭看了眼長兄,明白了過來。
二弟這個兄控,大概是在長兄面前才格外幼稚。也許是遺憾小時候長兄就早早離家,他沒能多在長兄面前多撒幾回嬌吧。這般想著,蘇軫便釋懷了。
罷了,大過年的,且讓他再高興多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