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49章 己椒藶黃加減湯方
柏樹長青, 延州雖已入秋,但知州府內仍然一片蒼翠。穿過青松翠柏枝幹的掩映, 依稀能望見窗前沉思的範仲淹,在他面前的,是一副平攤在桌案上的是陝西地圖。
“自延安以西至慶州之東共百餘裡防線,堡寨棋佈,原本可連成一道堅固的防線,偏偏金湯、白豹、後橋三寨為西夏元昊所有,如一個巨型楔子,截斷了延州與慶州的通道, 直插邊關腹地。”範仲淹眉心緊蹙, 嘆氣道,“防線斷開,駐城軍隊彼此難以互相策應, 豈非正中賊寇下懷。”
“此局不破, 定然後患無窮。”範仲淹正蹙眉沉思對策,門外卻響起幾聲音量不高不低的敲門聲。
“大人,延州傷病營唐大夫與蘇小大夫求見。”門吏畢恭畢敬地在門外傳報。
“昨日才見過, 今日來是為何事?”範仲淹覺得奇怪,加之今日公務並不繁忙, 索性道, “帶他們去公廳吧, 我稍後便來。”
“是。”門吏領命而去。
範仲淹換了一身公服,這才緩緩踱步至公廳。蘇衡師徒已在廳內飲茶等候。彼此寒暄行禮過後,貴生道人心知範仲淹身兼數職,並不清閑,便開門見山地表明瞭來意。
“是藺太醫拜託您老為範某診病的?”範仲淹聞言, 詫異地又確認了一遍。
“是。貧道不過一介道醫,雖在民間有些名氣,但若單論醫術,自然無法與宮中太醫相比。但大人是否想過,以太醫局眾太醫之能,竟無法根治大人的舊疾,或許是您不知何時惹了什麼髒東西,為邪祟所擾,而非藥石之過呢?”貴生道人故作高深地撚須而笑。
範仲淹沉默半晌:“……子不語怪力亂神。”
“大人,我師徒二人來都來了,您何妨一試?既然純方藥的手段無用,只能暫時壓制,那若是以道法與方藥相結合呢?既然有機會根治您的痼疾,不若試試。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貴生道人循循善誘道。
昨夜,在銀杏樹下,貴生道人靈光一閃,竟真被他想出一個既能出手救人又不會暴露他醫術水平的法子。那便是——裝神弄鬼。
畢竟,他可是“祖傳道醫”。在不明內情的外人看來,道醫自然與尋常郎中不同,少不得用些符籙、咒術之類,配合方藥來為病人治病。他便仿照當初在秭歸時那般,像糊弄那位迷信的婦人一樣,念幾句經,模糊一下視線。若是把範公治好了,那便推到道法上,把這事兒糊弄過去不就結了。
為了配合今日的“演出”,貴生道人還特地換上了他最華麗的那套裝扮:頭戴蓮花冠,腳踩登雲履,一身道袍深藍為底金黃鑲邊,上面以金線刺繡日月星辰與仙鶴紋樣,手持拂塵,飄然若仙。
蘇衡當時見了,不由開始好奇。原本,他對他師傅曾任太醫丞的經歷並不感興趣,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師傅既然不想說,那他便不問。但如今他師傅為了隱藏當初在太醫局任職的經歷,竟不嫌麻煩地換上了這般隆重的裝扮,還大費周章地繞那麼大一個圈子給範仲淹治病。他師傅到底為何對當年的經歷如此諱莫如深。
貴生道人的提議,範仲淹略一思索便同意了。畢竟他的肺疾的確困擾他許久,若有機會根治,試試也無妨。貴生道人替範仲淹把脈時,蘇衡一直默默盯著他師傅看,在心裡猜測他師傅隱瞞經歷的原因。
藺太醫似乎知道內情,但是他師傅定是提前與藺太醫透過聲氣了,他私下去問藺太醫,也沒問出個結果。蘇衡暗暗嘆氣,師傅總是喜歡吊人胃口,真是惡趣味。
貴生道人替範仲淹把完脈,胸有成竹地從醫箱中取出了一個錦囊:“此囊中裝了一枚平安符,還請大人將此錦囊至於枕下,七七四十九日之後,方可取出燒掉。”
蘇衡不錯眼地在一旁看著,嘴角微抽。師傅,那不是您前日在街邊花了兩文買的布袋嗎?裡面的平安符……蘇衡默默回想,擺在藥房桌上的那本薄冊子,似乎缺了一塊,該不會——以他師傅的脾性,隨手撕一張紙畫符還真是極有可能。
“大人的病有了這平安符加持,便不難治了。貧道心中已有一方,衡兒!”貴生道人突然把蘇衡喊過去,“為師要在一旁擬方,你去替範大人再把個脈。”
蘇衡聞言,忙看向範仲淹。範仲淹點頭應允,將手臂重新放回脈枕處:“蘇小大夫,請。”
“多謝大人。”
方才貴生道人問診時,蘇衡已默默記在病案本上。如今把過脈,他能確定範仲淹所患之病史肺性腦病昏迷。主要是由痰熱結聚,肺失宣降,清濁易位導致的。若要根治,應從化痰降逆著手。
“診完了?”貴生道人擱下筆,招手讓蘇衡過去,“為師要為範大人念金光神咒加持藥效,方子我已擬好,你根據範大人的病情在此基礎上斟酌加減。”
“是。”貴生道人為了鍛煉蘇衡,經常幹這種事。先擬一個主方,再讓蘇衡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加減藥材或藥量。蘇衡本以為這次為高官診病,貴生道人會慎之又慎地全程主導,沒想到他師傅竟如醫治尋常病人一般,將開了一半的方子扔給他。
蘇衡垂眸看向紙上的藥方,上面已寫了四味藥:防己、葶藶子、椒目與大黃。這是——己椒藶黃丸。防己行水洩熱之效,椒目可以燥濕降逆……這四味藥相配伍,有通肺墜痰之效。不過,範仲淹病肺已久,正虛陽衰,還需再加制附片、幹姜以扶正回陽……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萬劫,證吾神通……”貴生道人還在一旁掐訣唸咒,蘇衡在這金光神咒中默默思索藥物的配伍。嗯,痰飲為病,歸根結底是脾不運化所致,再添茯苓、黨參二味藥,健脾益氣。蘇衡執筆又寫上兩味藥。
沉痾痼疾,久治不愈,不如改丸為湯,見效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