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神針驅邪
“巫峽有神女, 瞿塘峽的山上也有神仙哩,我曾見過那山上神仙顯靈呢!”
難得遇上一段水流較溫和平緩的水路, 還有“神鳥”一路尾隨,啄食船上之人拋擲的餌食,船伕們一路緊繃的神經總算可以稍微放鬆一小會兒,迎著江風,賞著兩岸山景,頗為閑適地嘮嗑起自己曾經的奇遇來。
一位臉頰幹瘦,被日光曬得黝黑的老船伕,摸著他那短短的花白鬍子陷入了回憶:“那聖母泉就在進入瞿塘峽不遠處的高山上。我年輕時很有一把子力氣, 曾爬過那座高山。只是爬山時一不下心, 爬了一段山路後把掛在腰間的水葫蘆給弄丟了。等爬至半山腰的時候,我嗓子都要幹渴得冒煙。當時也不知怎麼想的,竟叉著腰對著那山壁發洩般地大喊‘渴死了——給口水喝——’你們猜怎麼著?”
貴生道人很是捧場:“那山上神仙顯靈了?”
“對!”如幹瘦魚鷹的老船伕激動地一拍大腿, “就在那山壁的石頭縫隙處, 一道泉水應聲而出。我當時那個興奮啊,立刻上前伸出雙手接著那泉水就迫不及待地喝下肚了。那是我喝過最甘甜清冽的水,那滋味, 我至今難忘。”
船伕咂咂嘴,解下腰間繫著的水葫蘆, 拔了壺口猛地喝了一大口水, 似乎是想以此緩解對那聖母泉水的渴求。
蘇衡在旁默默聽著, 心中卻回想起前世學到的物理知識來。聽這位船伕描述,這似乎類似於“喊泉”。
在一些具有特殊地質結構的巖洞,確實會産程“湧泉”現象。人在泉口大聲吼叫,聲波傳入泉洞中,産生共鳴、回聲與聲壓等物理聲學作用。若是此時洞內儲水池處於滿而即將溢位的狀態, 水面一旦收到壓力,就會引發虹吸作用,湧泉就此形成。
蘇衡垂眸默默回憶,其餘聽眾們卻很是捧場,紛紛大呼聖母泉之神奇,甚至躍躍欲試,想著那日得空,他們也去瞿塘峽的山上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遇到山中神仙。
蘇衡:“……”倒顯得他很不合群了。很多事情掰開了講,用科學原理分析過後,原本精彩的故事反倒褪去奇幻的色彩,變得平平無奇了。
“再講一個!再講一個!”年輕些的船伕們起鬨,想再聽老船伕講講他年輕時的奇遇。
“行!”老船伕今日談興甚佳,又說了他年輕時爬巫山神女峰的故事:“那日很多年前的秋天了,我還記得是一個下霜的早晨,我行走在山中,那山上的猿猴性子特別頑劣,在林間蕩來蕩去,總想偷我的帽子。我就跟那些猴子暗暗較勁,看誰爬得高。後來,我果然爬到了那山的山頂,猿猴們跟了一段路,就紛紛放棄了。”
“我很是得意,又看到山頂有一處冒著熱氣的神奇溫泉,便脫了衣裳,在那泉中沐浴一番。反正那些喜歡偷衣裳的猿猴們也不在,衣裳掛在樹枝上很是安全。山頂風大,山風吹一會兒,衣裳便幹了。”
“您在山上就只遇著猴子了?這也沒什麼神奇的啊,那山裡頭的猿猴多了去了,成日在山上啼鳴,聽著悽悽慘慘的。”一個年輕的船伕插嘴道。
“還沒說到奇遇呢,年輕人多點耐心”,老船伕潤了潤喉,繼續講故事,“我沐浴後,在山頂閑逛,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神女祠。當時,恰逢月在中天,一線月光自密林縫隙落下,照亮了那座神女祠,看起來聖潔又神秘。我屏息走進去,祠內空無一人,一片沉寂。一陣山風恰到好處地吹來,那神女祠內栽種的竹子竟好似神僕一般,向前俯首,頂禮膜拜。”
一眾年輕船伕等了半晌,也沒聽見後面的故事,不由得地追問:“神女呢?這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您老沒見著傳說中的神女啊?”
“沒有。”老船伕擺擺手。
“害——”年輕船伕們很是失望,都覺得這個故事不如方才那個聖母泉的精彩。
蘇衡卻與年輕船伕們截然相反,對老船伕描述的月下神女祠很是嚮往。沉寂的山頂,徹骨的山風,繁枝茂葉的遮擋使得山上光線晦暗。一線月光卻自葉隙間穿出,傾瀉在神女祠上。群竹俯首,恍若神僕。這種超然物外的意境,是常人難有的奇異體驗。
閑聊聽故事的閑適時光很是短暫,因為他們的船很快就駛過了那一小段平緩的江面,開始進入接連不斷的奇絕險灘。經驗老道的船伕們穩穩地把著船舵,有驚無險地駛過了波濤洶湧的東濡灘和怪石星羅棋佈的怒吼灘。
然而,最危險的是一個叫做“人鮓甕”的地方。此處因有一塊天然巨石斜入江中,佔據了大半的水道,江面顯得尤為狹窄。航船經過,需要技術特別嫻熟的船伕才能看穩位置,抓住機會,急轉船頭,順利駛出,稍有不慎,便會船破人亡。
在此處沉沒的船隻不計其數,船上的旅人也因此喪命,如同甕中死魚,久而久之,這個地方便有了“人鮓甕”的可怕威名。
好在蘇衡他們的船上有位老船伕,在他的指點下,航船險之又險地駛離了人鮓甕,不久後便沿著水道駛出了巫峽,來到了屈原故裡——秭歸。
到了秭歸,連綿的群山與高聳的懸崖終於被恬淡的田園風光所取代。船伕們在此處停船靠岸,稍作修整。貴生道人遊興勃勃,拉著蘇衡下船遊玩。可他偏偏又生了一身懶骨,沒走幾步路便覺得腰痠背痛,就這樣,他還想爬上那些小山坡眺望遠景。
蘇衡無奈,勸道:“師傅,您不是說腳疼嗎?要不咱們先回去,歇息好了再來爬山吧。”
“不行,我今日一定要爬上這小山坡!”貴生道人耍起了無賴。
“……”蘇衡拿他師傅沒辦法,環顧四周,發現附近一戶人家的院子裡,用木樁和麻繩繫著一頭小毛驢,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師傅,那邊有頭小毛驢,我們找他們借用一下毛驢,您騎著毛驢上坡,可好?”
貴生道人自然無有不應,喜得連連點頭,從懷裡掏出錢袋扔給蘇衡,催促道:“乖徒兒,你替為師走一趟,把驢牽來。為師這老胳膊老腿的,走不動咯。”
“……好。”蘇衡接了錢袋,走過去敲了敲那戶人家的木門。
不一會兒,裡頭就有一位婦人從屋裡走了出來。那婦人梳著發髻,發髻上插著六根木簪,腦袋後面還攏著一把巴掌大的木梳子,是此間已婚婦人的打扮。想來此地民風淳樸,鄰裡和樂,因此那婦人並不設防,不假思索地就開啟了門。
“喲,好俊俏的小郎君。我之前從未見過你,你是來這邊尋親戚的麼?”那婦人聲音響亮,還帶著點當地的口音,蘇衡勉力辨認了一二才聽清她說話的內容。
“不是,”蘇衡微微搖頭,“阿嬸,我師傅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可否借你家驢子一用?這是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