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小姐大婚,乃是傳遍整個東京城的大事兒。
甭管什麼朝代,八卦永遠是人們亙古不變的傳統,幾天時間,大街小巷的傳言已經是傳的五花八門兒,有的說男的早些年便和陳家小姐相識,二人青梅竹馬早已私定終身,如今只不過是走個過場給個臺階兒下,還有的說那公子原本也是個世家子弟,兩家早有婚約,只是男子家道中落,陳家便不認這門親事,如今男子回來便是為了爭口氣。
甭管哪種說法,相同之處是當東京城的女子聽到男女二人故事之後無不感動得淚流滿面,紛紛想要來親眼見證這一佳話。
大婚前一日,陳府外。
一年輕道士入府。
對於這位年輕道士的登門的訊息,陳家上下鮮有人知,只有些個府里老人因為招待伺候的緣故瞧見了幾眼,但隨即便被上頭下了命令此事不可外傳,起先還有些個膽大的私下裡議論兩句,但在聽說這年輕道士是打龍虎山而來之後便紛紛住嘴。這些個長年待在世家門閥的下人僕役們,耳濡目染之下,哪個不是人精?廟堂官員私通江湖門派本就是大忌,再加上如今正是朝堂暗流湧動的時候,若是這訊息從自己嘴裡傳了出去,天知道明個兒睡醒自己腦袋還在不在自己身上。
陳家後院一處平日裡不允下人們來往的偏房內。
年輕道士席地而坐。
看模樣是在占卜,不過用的卻並非揲蓍,而是更為簡單的金錢卦。
除了年輕道士,屋內僅有陳臨,曾會二人。
“小道長?如何?卦象可看出好壞?”
說話的是陳臨,對這位龍虎山而來的年輕道士言語間頗為恭敬。
一旁的曾會雖未講話,但從表情也可看出,對卜卦結果頗為在意。
“兇中有吉。”
年輕道士不緊不慢緩緩開口說道。
尚是叔侄相稱的一老一壯二人聞言皆是眉頭微皺。
對於眼前這位小道長的占卜之術,叔侄二人並未有絲毫懷疑,小道長雖然年輕,但論輩分,卻是實打實的當今道教龍虎山一派第二人。
龍虎山前任掌教占卜之術聞名天下,據說大宋開國之後,天子屢次派人拜訪,意圖讓其為大宋朝推演國運,皆未應允,龍虎山也因此不得趙家天子聖眷,讓青城山的道統地位逐漸式微,但這也恰恰印證了這位前任掌教占卜之術的高深。
而眼前這位年輕道士,正是龍虎山前任掌教親傳關門弟子,宋清照。在多年前與青城山頗有淵源的曾家更是知道,這位看起來年紀輕輕的小道長,不但繼承了前任掌教的全部衣缽,在占卜一道上,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那究竟是兇多,還是吉多?”
對於明日女兒婚事,不僅僅關乎女兒幸福,對陳家來說,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陳臨心中難免不安。
“兇多。”
年輕道士坦言。
曾會,陳臨二人聞言眉頭皺的更緊。
“所以貧道來了。”
未等叔侄二人開口,年輕道士便接著說道。
二人這才算鬆了口氣。
“言下之意,小道長有破解之法?”
一直從未開口的曾會問道。
“既是兇中有吉,即便貧道不插手,最後也自然是逢凶化吉。”
年輕道士說話依舊是不緊不慢,看得出這位應是龍虎山輩分第二人的年輕道士並未想往自己身上招攬多大功勞以換取這曾陳兩家的感恩戴德。
“小道長這麼說,我便心安了。”
得到答覆的曾會此刻臉上已沒了方才的眉頭緊皺。
“我有一符,陳家主可交於令女。”
年輕道士看向陳臨說道,陳臨聞言慌忙上前。
年輕道士從懷中取出一張看起來頗為普通的平安符遞與陳臨。
“多謝小道長,稍後我便交於女兒帶在身上。”
陳臨恭恭敬敬地接過年輕道士遞來的平安符。
“今日不如小道長便在府上住下,也好讓陳家略盡地主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