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的3月15日。
星海科技釋出了基於“織女架構”的第一代青龍CPU。
代號為龍1000。
CPU工作模式下,其效能大概相當於英特爾的i78700K,綜合測試跑分14萬左右。
GPU工作模式下,其圖形效能相當於英偉達的GTX1060顯示卡,跑分也大約為14萬左右。
效能足以滿足日常的工作、遊戲和娛樂。
散片價格只要1000元。
而在龍1000基礎上,用於膝上型電腦的閹割版玄武一代(龜1000),價格更是白菜到只要350。
雖然價效比相當高。
卻由於效能上還是差英特爾最先進CPU一大截,受到了不少的嘲諷和奚落。
甚至遭遇外國測評人員的惡意採訪,故意讓他難堪與出醜。
對於此,陳今當時給予的答覆是:等我115天的時間,我們會超過你們。
這在國內外網路上引起巨大反響。
“吹牛”、“裝逼”、“丟人現眼”……
罵聲嘲笑聲可謂無數。
但陳今並不是在玩笑。
而今天是6月28號。
剛好過去了105天,打臉倒計時剩餘10天。
不過忠芯國際那邊還算給力,沒有拖陳今的後腿,在歷時三個月的攻關之後,總算解決了10奈米桌面CPU的量產難題。
成功實現了流片。
生產出了效能大幅提升的青龍二代0)。
電話裡,張衛京給陳今的替身講解說道:“陳總,我們採取了兩個辦法,解決了10奈米桌U的良率問題。”
“一個,放慢超分辨光刻機的光刻速度,大概放慢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這樣誤差確實降低了不少。”
“二個,調整了光刻方式,將原本的一整塊CPU,分割成了八個核,變成了八個模組,然後再把八個核拼接到一起,組合成完整的CPU……有點類似於搭積木。”
“拼接法導致生產線增加了很多道的工序,生產效率也降低了不少,但不這麼做的話,晶片良率很難提升上去。”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青龍二代CPU的效能提升了四倍,生產成本提高了五倍左右,它的散片價格不能低於4000每枚。”
陳今點了點頭。
效能提升四倍,相當於跑分從青龍一代的14萬分,暴增至56萬以上。
而英特爾效能最強的iX9900K,跑分在30萬左右。
效能瞬間反超對方將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