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半,整個街道都醒了,人們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生活。
隨心收拾攤子時,街上居民來買魚的才多起來。隨心發現,還是單位食堂的人來得早,他們責任心強,區醫院的大師傅就買走了十條魚三十六斤三兩,呵呵,自己就是記得這麼清楚。
“小陳,沒魚了?”區供銷社書櫃的售貨員潘師傅來晚了。
“真沒了?”緊跟其後的一位大媽也問,隨心知道她是街上理髮店的師傅,姓姜,自己叫姜阿姨。
“潘師傅,姜阿姨,今天沒魚了。你們要得急嗎?”隨心又問又答。
潘師傅說“是”,姜阿姨說“今天家裡有客”。
隨心出主意道“要得急,你們現在就往街尾走,夏區長的兒子夏學軍和他的幾個同學去我家外面收蝦籠了,肯定有魚。”
隨心之前見夏學軍、莫放明騎車過去了,這話是有的放矢。
潘師傅和姜阿姨是真要買魚,聽了隨心出的主意,拔腿就走,擔心別人截了胡。
潘師傅和姜阿姨知道,從前的街上,是沒人賣魚的,想吃魚,得早早的找河上的打漁人訂貨,也就近十天半個月才有這陳隨心賣魚。
隨心花334元買了蔬菜,花400元在朱大河手上拿了肉,就快步往家走。
街上的店鋪都開門了,這些商店,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搬開門板,讓人知道,我家開始做生意了,有顧客上門,就能賺錢。
這個時候,街上沒開門的店鋪只有供銷社的門面,有好多人提過意見,說賣“生資”的門面能不能早點開門?以方便群眾,但不了了之。
今天河岸邊比較熱鬧,一大幫姑娘在看聶群他們取蝦籠,隨心遠遠看見,估計是新來的何氏三姐弟要看新鮮事,其他洗漱好了的姑娘就只好作陪。隨心想,她們今天起床有點早,是何妍月不好意思睡懶覺?還是睡客廳的何志強吵醒了她們?
潘師傅和姜阿姨也到了,兩人趕上了熱鬧日子。
這時,東張西望的女孩們看見了走近的隨心,隨心就見何妍月向自己招手。
隨心把板車放在自家大道的路口,臉帶笑意,向圍著莫久學、蔣坤幾個的她們就去。
“隨心,你也放蝦籠了吧?有沒有他們多?”何妍月等隨心走近了,就問。
隨心看看莫久學的水桶,喝!有隻五斤多的甲魚,魚也有幾條,蝦和螃蟹不少,再看看蔣坤的,瞧瞧稍遠些的李青川的,他倆的水桶也差不多,也算豐收了,一天有一二十塊錢到手,算高收入。
現在,一天有三塊錢收入的人就算高工資,一天能有一二十塊錢到手,在大多數人眼裡,那是祖墳山裡顯了靈,是老祖宗在保佑後人,否則,這好事從何而來?
隨心看後,回答何妍月道“我比他們蝦籠多,收穫自然多點。”
何妍月想起在後院看到的魚蝦,就點點頭。
那邊潘師傅和姜阿姨開始挑魚,看上的是莫放明和李青川的魚,不過,隨心感覺兩人是照顧莫放明和李青川的生意,因為莫放明的媽媽和李青川的爸爸媽媽都在供銷社上班。
莫久學知道隨心今天要去縣城,對隨心說道“明天去水電站比賽,我們今天要練球,也想和劉志遠他們再打一場,你經常不在,怎麼練配合?”
隨心不假思索道“這樣,你們多練穿『插』,怎麼配合,放心,我會跟上你們節奏的,到時,保證把球傳得恰到好處。”
蔣坤認真道“比賽是明天下午三點開始,我們爭取在一點鐘出發。”
隨心點頭“放心,我在家等你們過來,或者,乾脆在這裡集合,在一點鐘準時出發。”
莫久學他們都同意一點鐘在這裡集合,準時出發。
潘師傅在李青川的水桶裡挑了一條較大的魚,兩斤八兩;姜阿姨在莫放明的水桶裡挑了兩條魚,三斤七兩。買了魚,兩人高高興興走了,兩人在時,看向女孩們的目光,多是驚豔。
潘師傅兩人一走,聶群六個也跟著走了,去街心賣魚賣蝦賣甲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