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亢笑過,說道:“喝茶好處多,茶能解油膩,我喜歡喝茶的事,我們廠裡都知道,廠領導得了好茶,也都給我一份。賢侄,我們喝的這『毛』峰,就是江南比較好的了‘湖山茶’,平時我都不大舍得喝。”
這“湖山茶”,是大湖中的大島高山上產的茶,在唐宋就是名茶,在江南省屬於頂級品牌。隨心知道,上世裡,這“湖山茶”都是全國著名茶葉。
高山雲霧出好茶。因高海拔山上的茶園,常年雲霧繚繞,日照強度較低、溼度高、紫外線強、日夜溫差大,茶葉生長較慢,葉厚,芽葉內含物質豐富,茶芽持嫩『性』好,這種芽葉加工的茶葉香高、味醇、韻長久。
所以好茶多出自高山。
隨心清楚,我國除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古代稱雄世界、獨佔鰲頭,為人類文明發表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茶,也是我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是我國傳統飲料,發源於神農,聞名於魯周公姬旦,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可可之一。
現在,嗜好飲茶的人遍及整個星球,有50多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我國傳出去的。東瀛島國的茶道、英倫三島的下午茶,都是飲茶上癮後才漸漸形成的規矩。
茶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飲料,於是就成了人類生活中不能少的七種基本生活資料: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一員。
隨心聽出了曾國亢的弦外之音,有些自得炫耀的成分,這也沒錯,是應該得意,曾老伯因高超廚藝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認可,這和會打仗的將領得到統帥的賞識沒什麼不同,只不過職業不一樣罷了。
“老伯,您在廠裡的聲望高啊!”隨心恭維道。
“呵呵,就是會做點吃的。”曾國亢謙虛道。
“老伯,你是喜歡喝綠茶啊!”隨心端茶喝一口,笑道。
“呵呵,就是,其它品種的茶不合我口味,綠茶才是原汁原味。”曾國亢點頭道。
“我也只喜歡綠茶,其它的什麼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就是烏龍茶、紅茶、花茶,我最多品嚐一下。”隨心認同道。
其實,隨心這話『露』了些馬腳,你個青年,有機會品茗到這些茶嗎?
不過,曾國亢沒計較,倒是把隨心當作同道之人。
隨心和曾國亢老伯就共同感興趣的喝茶事項進行了愉快的交流,隨心看過有關的茶道介紹資料,什麼燙杯、溫壺、洗茶略知一二,曾老闆則是談喝茶的規矩。
聊到“端茶送客”的禮節,隨心笑道:“我以前曾想,主人是端茶送客,那主人見客人就不喝茶了?看了幾篇文章才明白過來。”
隨心就講了官場上怎麼喝茶:下屬拜見上司,上司都會以茶相待,以表示對客人的禮遇。不過下屬都不會真的端起來就喝,一般只有坐久了之後上司舉手稱“請茶”且先飲,下屬才能端茶品飲。而假如上司覺得話題已盡,又不好明著下逐客令,便端起茶碗略抿一口,或者只是舉起茶杯做做喝茶的樣子時,就表示客人該走了。
這話題有趣,曾伯母和藍萍都聽起來。
曾國亢也知道些茶的傳說,說道:“我們國人喝茶的歷史悠久,我在舊時看過《三國志·韋暇傳》,裡面就說,三國時吳國君主孫皓有一次大宴群臣,允許酒量的韋暇以茶代酒;《晉書》裡也說,東晉荊州刺史恆溫招待客人,不是多備酒菜,而是奉茶獻果。可見早在1700年前的東晉時期我國己有以茶待客的習俗;到了唐代,客來敬茶已經成了傳統的禮節。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就有一首《五言月夜啜茶聯句》,詩中寫道:‘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不過,飲茶成為禮儀、有了講究,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原因,他巧妙地利用茶水之道,抬高了皇權。”
這典故和詩一引,隨心就知道曾老伯年幼時讀書,是真的學到了國學,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他能隨口『吟』出,是下了功夫的。
曾老伯興趣來了,講了個“廢座撤茶”的典故。
到了宋代,茶成為待客的“必需品”,世人大多認為是由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