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爺爺家,隨心同樣熟悉,每年至少要來好幾次,寒暑假要送萍萍來看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生日要隨媽媽來祝壽,都是隨心從小認識的長輩。
朱何兩家相距三百多米,其實很近,大嗓門都可呼喊到。
何爺爺家沒有圍住房屋周圍的籬笆牆,只給菜地擋上了柵欄,以免讓放養的雞去糟害種植的蔬菜。
隨心老遠就看見了何爺爺在打掃屋前的場坪,而何『奶』『奶』在吆趕十多隻雞離開掃乾淨的地面,讓雞群去外面吃蟲子,不要在乾淨的地面上拉雞屎。兩老身體很健康,那動作做得乾脆利落。
木房子有五個開間,有兩間看出是後建的,兩頭是偏屋,用做廚房。
藍萍的伯伯在縣警察局,兩個姑姑,大姑就嫁在本生產隊,右邊三間就是大姑的家,小姑嫁在隔壁易江縣方向的板橋溪大隊。
隨心騎車過了小河上的公路橋,前行百多米下國道,向右轉進一條機耕路,前行五十米左右就到何爺爺家。
何爺爺、何『奶』『奶』都看見了騎車進來的隨心,但七十來歲的老人家眼睛花了,相距一遠,就看不清具體的人,除非很熟悉很熟悉。
“爺爺,『奶』『奶』,我來了。”隨心估計兩位老人家基本能看清人了,就喊道。這招呼打得沒新意,翻來覆去就是一句“我來了”。
這下兩老認清了來人,笑呵呵迎著隨心,隨心是兩老看著長大的,更明白楊揚的用心,這年輕人家勢是不錯,說不定就是自家孫女婿呢!
“爺爺,『奶』『奶』,這是我晚上才捉的野兔、魚和腳魚,專門送來的。過幾天萍姐就回來看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我要趕回家,這些放哪裡啊。”隨心長話短說道。
老人家雖然會囉嗦,喜歡和自己喜歡的人拉家常,但也明事理,聽隨心說得清楚,也就帶著隨心卸貨了,其間何『奶』『奶』也說了不少想見孫子孫女的話。確實,兩老兩個兒子雖說有出息,在縣城上班當官,但離的遠,女兒是近在眼前,但內外有別,女兒嫁出去就成了別人家的人,女兒還是親人,但她的兒女卻是外戚了,這就是老輩子人對血脈的執著。
隨心得到了何爺爺的誇讚。這三樣好吃的食材是不容易捉到的,而隨心說是他親手捉的,讓何爺爺想不誇讚隨心幾句都不行,因為這些東西太難得到了,何爺爺高興得“呵呵”笑,說有口福了,讓何『奶』『奶』怪罪幾句,說有好吃的,孫子孫女都不想了。
隨心自然高興,心想“老小老小”,人年紀大了,反而少了虛偽,返老還童,多了近似童真般的趣味,以後得多關心兩老。
隨心和高興的兩老道別,動身返回塘灣街,他聽到了大姑一家的起床聲響,再不走,起碼要耽擱幾分鐘,與他們客套一場。
隨心在六點過七分的時候回到家,只能這麼快,再快就會在別人眼裡顯得怪異。在農村,這時候,絕大部分的人家都已起床,隨心看到,不做家務事的一些男人走進了田間,蹲在田頭看黃澄澄的稻穗,臉上的笑是那般舒坦。農民分田到戶後,對豐收更加渴望,因為有沒有飯吃,全靠一雙勤勞的手,農民的心中喜愁各半,真還不大適應眼下這搞單幹的形式,二十六年多沒幹過了。
隨心拐進自家車道,在掃院子的陳臥東就看見了兒子進來,輕聲問道:“你去靜枝家了?”
隨心邊把腳踏車支好,邊小聲回答說:“還去了何爺爺家,兩老起得早呢!”
陳臥東滿意地看兒子一眼,這兒子無師自通,知道怎麼討好人家姑娘,難怪個個都心甘情願地擁在他身邊。
“辦事要公平。”陳臥東不由得提點兒子道。
隨心心領神會,笑意滿臉滿眼,說道:“知道。賣完魚,我就去劉惠家、玉華家、小燦家、曉琳家送兔子肉,昨晚上我還跟曉琳爸爸說了,要吃魚蝦和腳魚,讓明剛來家裡拿,他們那裡不好養,他懂我意思,答應了。”
陳臥東說道:“我說怎麼打那麼多兔子,你是已有想法了,不錯!”陳臥東順口表揚一句。
“爸爸,我去準備了。”隨心招呼一聲,就開始往新板車上放置水盆、水桶、砧板、菜刀、桿秤等,有了“私家車”就是方便,而且這“私家車”還是量身打造的,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