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比賽的專案,分為三個分類。
一是歷史知識的比拼。
二是寶物鑑定。
三是古文辨認。
這三個領域,每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深不可測,入門容易,要想達到一定成就卻很難。
每個學院選出來的選手顯然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算是一個團隊協作。
雙慶市這邊起步比較晚,而且傑出者很少。
以田佳為代表,韓科菲為副手,田真算是特例。
一行人進入大廳,來到自己的座位上。
各國代表團的席位前,都插著自己國家的旗幟,顯得很是莊重。
這考古比拼,一直是交流會的重頭戲。
大家一直認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但幾乎大部分國家都對華夏抱有敵意。
尤其是沒有什麼歷史底蘊的米國,和擁有屈辱史的泡菜國。
歷史知識比拼方面,有韓科菲出馬。
這宅男的腦袋也是怪胎級別,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簡直著迷,涉獵甚廣。
寶物鑑定則集體行動。
前幾屆的考古系學生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驚豔之輩。
他們的水平,還不足以迎戰世界級選手,這重任,居然落到了一年級新生身上,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不過,考古系的學生們從來不報任何希望。
沒有他們上場,反倒感覺一陣輕鬆,因為每次倒數一名的成績,實在丟人。
有了往屆的羞辱,這次他們甚至都不想觀戰,整個大廳觀眾席上的觀眾寥寥無幾。
不過這並不影響各國選手,他們都是一臉嚴肅的在等待開始。
第一個專案開始。
韓科菲站上了答題席,十國選手都是等待大螢幕出題。
題庫綜合了十個國家的人文地理歷史軼事等等知識,隨機抽取。
答錯一題扣10分,正確則加十分。
最終勝利採取積分制,誰的分多誰就勝利,非常公平。
這其實也有運氣成分,基本上無論是誰,都對本國的歷史瞭解得比較透徹。
十國綜合,那就難說了。
再博學的人,也不敢說對他國曆史瞭如指掌。
況且,還有很多題是民間軼事,並沒有記載進正宗史料之中,而是在一些野史或者是影響力較小的古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