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親師,便出自這一位的手筆。
儒家聖人開口道:“我來這裡,就是想要討一杯水喝,絕無問罪之意。”
儒家聖人來了這裡,親自來了,不是問罪,但勝似問罪。
元正說道:“如此說來,聖人來到此地,是想要給無數的儒家子弟,討一個說法?”
元正從建立雲端之巔的開始,就不是那麼的倚重儒家,甚至多有打壓之意,大量的運用其餘的諸子百家,反正儒家的地位,在雲端之巔這裡,可以說是一落千丈。
別的不說,元正就是不喜歡所謂的天地君親師。
俠以武犯禁的事情,倒是沒有多少,不過儒以文亂法的事情,倒是常有發生。
大爭之世,儒家已死。
近乎所有的讀書人,只是在乎自己的功名利祿如何,前程如何,從來沒有想過,為萬世開太平。
儒家聖人說道:“討一個說法倒也不至於,我就是想問問閣下,什麼叫做規矩。”
元正皺眉。
他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壓迫之力,這一股壓迫之力,縱然體內有三條壯碩的龍脈,縱然腰間有木劍開花和兇劍平天覆海,似乎都抵擋不住這一股壓迫之力。
沉聲應道:“先生的這一股壓迫之力,便是規矩,讓人動彈不得,只能安安靜靜的聽先生說話。”
不知多少年了,無數人,都把規矩和教養給混為一談,然後規矩和教養一直都是渾渾噩噩,再也不分彼此。
儒家聖人道:“如此,閣下真的要打算,遏制儒家,讓天底下的讀書人,無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元正道:“自古以來,儒家居廟堂之高,曾有一位雄才偉略的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確是給這個天地制定了規矩,卻也給人心上了枷鎖。”
“儒家以前,王朝長壽,儒家以後,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知多少讀書人,自命清高,想要為萬世開太平,可走到巔峰之後,心中只有自己的功名利祿,只有自己死後的名聲,何曾考慮過老百姓的真實想法。”
“又什麼時候在意過,先生的教誨。”
“儒家的規矩,依我看來,不過就是政客手中的利刃而已。”
“你是兇器,你的規矩是兇器,你的門徒,亦是兇器。”
當一個人,無論是好人亦或是壞人,當他有了一定的學問,一定的本事之後,好壞已經不再重要了,他始終可以成為兇器。
有本事的人,沒有好壞之分。
儒家聖人沉默不語,自古以來,儒家居廟堂之高,也的確出現了那麼幾個名垂千古的大賢。
可大多數人讀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向仕途,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祿,和儒家初代聖人的教誨,已經開始漸行漸遠了。
儒家聖人說道:“我儒家,可曾虧待過這個世界。”
元正仔細一想,儒家還真的沒有虧待過這個世界。
可是,原本可以忍受黑暗,直到看見光明……
世上,不知多少人,在光明和黑暗的交界地,生死不得,痛快不得,便是強裝瀟灑,背後也是負債累累。
元正道:“著實沒有,可換言之,若是其餘的門庭大家,站在了和你儒家同樣的高度上,興許,也不會虧待這個世界,甚至,他們也許會比儒家更加的優秀,可惜,他們一直都沒有站在巔峰的機會,只能在暗夜裡,看著小丑,在殿堂之上,張牙舞爪。”
儒家聖人說道:“閣下既然認可儒家,卻又打壓儒家,不知是何居心。”
聖人一怒,伏屍百萬,儒家聖人一怒,不知天下多少讀書人,會投筆從戎,形成一道元正無法抗擊的時代洪流,令其人皇之路,橫生枝節。
這是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儒家聖人也真的讓元正忌憚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