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送走嬴政後。
幾日未曾回咸豐村,一直待在咸陽。
他數天內走遍咸陽城所有飯館,考察餐飲業發展水平。
無論食物的色香味,啃得起已經吊打秦朝所有餐飲業。
趙長青大手一揮,面朝朝陽,意氣風發。
“是時候開分店了。”
先秦人基本上是沒有植物油可吃的,食用油幾乎全部來自動物油脂,也就是脂膏,硬脂肪塊叫脂,軟的流體叫膏。
趙長青很擔心會得三高,天天吃吃得都快吃吐了。
好傢伙,一開始為了適應吃這些東西,一般要搭配韭菜、薤、蔥、芥之類辛辣食材,來緩衝那股腥羶油膩。
久而久之,也就勉強適應了。
《禮記》中說“脂用蔥,膏用韭”,說得沒錯。看來古人誠不欺我。
既然有了糖,用豬大油可以做一些中國傳統甜點,比如桃酥一類的。
還沒有面粉,這也是個事兒,石磨得加緊打造了。
西漢,隨著磚的量化生產,民間出現了高臺灶,這種灶臺的形式,如今仍可見於中國一些地區。
趙長青已經讓化學小組的人在準備磚窯事宜,幹勁十足。而他負責理論指導。
簽到系統就沒有抽中過燒磚的窯廠圖紙,只能一步一步摸索了,讓人頭大!
窯廠已經蓋好了,本來想去去求一求子嬰的。結果嬴政一路綠燈,只要不造反,任他折騰。
反正賺了錢也是嬴政的,賠了就當以往的專利費了。
現在秦朝還沒有出現灶臺,只有出現灶臺才能演生出中餐一系列的火候技巧。
趙長青不是吹,大秦帝國就是秦始皇嬴政想吃一個炒雞蛋,那也是門都沒有!
不是廚子不會炒,而是沒鍋!
在這之前,常見的炊具是楚霸王破釜沉舟的釜。釜有金屬的,但民間用的往往是陶製。釜的問題在於器壁太厚,更適合煮。
什麼,您問味道為何?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現在全秦朝只有趙長青家有鐵鍋,雖然看著不起眼,但是鐵鍋煎炸熬燉都能勝任,真乃神器。
這就是現在秦朝的飲食基礎。
趙長青擁有的知識領先這個時代,他想不富裕都不行。
小爺實力不允許啊!
中午才回到咸豐村,他已經有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