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見玄玉座下的異獸擊退呂布,個個驚異不已,玄玉騎著小白飄然而下,落地後眾人連忙問道:“白公子,此為何獸?”
這時關羽、雄霸等人也都回到軍前,玄玉環顧眾人後,輕聲道:“家中異獸,雲水三睛!”
皇甫嵩又問道:“可是聖獸?”
玄玉緩緩點頭,並未過多言語。
見玄玉肯定,眾人驚呼一片。
雄霸嘆道:“老夫曾聽聞我廬州軍中有聖獸坐鎮,東方華夏有龍族相助,其餘帝國軍中都不曾聽聞有聖獸縱橫。如今白公子出世大漢,竟有聖獸跟隨!看來天不亡漢啊!”玄玉笑而不語。
自此,世家白玉之名,傳遍天下;座下聖獸雲水三睛獸,更是威震八方!
“諸位,今日呂布新敗,賊兵定然無心戀戰,何不趁勢廝殺一番?”玄玉朗聲道。
“公子所言甚是!”各諸侯遂紛紛起兵攻城。
幾路諸侯一番廝殺後,城關高大,護城大陣也異常堅固,眾人衝殺了幾萬賊兵後,也知道短時間內攻不破城,便引兵回營了!
各路諸侯紛紛與玄玉同行,要為玄玉請功,玄玉接連推辭。
且說呂布受傷之後,董卓等人大驚,連忙安排呂布下去療傷,火速召集眾人商議。
董卓有一女婿,名為李儒,乃是董卓第一心腹幕僚,戰略大事,董卓無不聽從。
董卓向李儒問計,李儒道:“此番溫候受挫於那頭異獸,眾將也心生畏懼,大軍恐怕也是無心再戰。不如引軍回洛陽,遷都於長安,以避關東諸賊鋒芒!”
董卓深以為然,隨即帶著呂布星夜撤回洛陽,策劃遷都。
董卓如此倒行逆施、欺君罔上,自然受到了許多朝臣反對,但董卓勢大,殺了一批朝中大員,又派遣軍士強搶洛陽城中大戶豪門萬餘家,取其家財。李傕、郭汜率軍驅使洛陽百姓向長安而進,途中軍士婦女、搶奪家財的例子數不勝數,死於途中的百姓恐怕難以計數!百姓哀鴻,婦幼啼哭,震天動地!
而董卓臨行前,竟然一把大火燒了整個洛陽城!東西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廷,盡為焦土;百萬民居,毀於一炬。
汪洋火海,在百里之外都看的清清楚楚!
汜水關守將趙申見董卓竟然棄了洛陽遁往長安,便開城獻了汜水關。孫堅為前部,率先入關。此時,玄玉等人也各引軍隊殺入了虎牢關中。
玄玉也像其他諸侯一樣,飛奔向洛陽,行軍雖快,但玄玉卻一直在心中計算路程,等到洛陽後,玄玉心中暗道:“虎牢關距洛陽竟有五百餘里,我記得《三國》中記載乃是五十多里。看來,這現實的大漢要比書中的大漢大了近十倍,難怪各路諸侯的人馬比書中所述多了許多啊!不過,這馬匹和人的體質也要比書中記述的強了太多,所以行軍時間竟然還能大致一樣!當真是奇事!”
摒除雜念,玄玉也領軍進入洛陽城,也就是大漢王都!
各路諸侯發兵滅了大火,此時洛陽已是荒無人煙、雞犬不留。各路人馬在廢墟上紮下營寨,袁紹聚眾人議事。
曹操道:“如今董賊西去,正可趁勢追擊,本初為何按兵不動?”
袁紹解釋道:“如今各路人馬都異常疲憊,貿然追擊,恐怕於我軍不利啊!”
各路諸侯紛紛稱是,皆言不可輕動,曹操大怒:“當今天亡董賊,爾等縮膽不前,當真豎子不足與謀!”曹操自引兵十萬,領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仁、李典、樂進,星夜前去追擊董卓。
不說曹操誤中李儒伏兵之計,損失慘重,只剩五千餘人逃回洛陽。且說各路諸侯屯兵洛陽之時,孫堅於一枯井中尋到大漢國璽。
欲立王國,必有重寶做國璽,以鎮國運!而立帝國,必須用九州玉璽鎮壓國運,這個先暫且不提。
孫堅得到國璽後,恰巧有探子來報,說大漢東南的越國已經起兵,欲攻佔江東諸郡。孫堅大驚,連忙以此為藉口向袁紹辭行。哪知孫堅軍中竟然有一袁紹同鄉,將孫堅得到國璽之事偷偷稟告給了袁紹。
當孫堅辭行之時,袁紹問道:“聽聞越國虎狼之心,但孫文臺此去何不將國璽留下?”
孫堅大驚失色,連忙道:“此話怎講?國璽何來?”
袁紹道:“建章枯井中何物?我等為國除害,得此重物,理應在誅殺董賊之後,歸還王上,你孫文臺私自匿留,當有不臣之心?”
孫堅起身怒道:“堅生死為國,安敢不臣?”又拔劍指天為誓,道:“我孫堅要果真藏匿國璽,有不臣之心,他日定將慘死於刀劍之下,不得善終!”
看孫堅信誓旦旦,各路諸侯紛紛說道:“文臺如此立誓,想必國璽不在他這!”玄玉在一旁看著孫堅,面色古怪,心中嘀咕:“看來這誓不能亂髮啊!”
別人不知道,但是玄玉卻知道,日後這孫堅就是死於刀劍之下的!
雖然玄玉知道國璽就在孫堅那裡,但是也沒有要點破的意思,畢竟還是要靠著先知先覺這點優勢呢,玄玉不會在自己勢力未成之前輕易干涉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