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玄玉等人前往檢視軒轅山上古墓的事情,且說曹操盡起七十萬大軍攻打徐州。
那日曹操聽聞父親死於徐州陶謙部下張闓之手後,當夜裡哭的幾欲昏厥,立誓定要血洗徐州,以報父仇。
一個月間,曹操調兵遣將,留程昱守領軍二十萬守鄄城、範縣、東阿三縣,自己親率七十萬大軍殺向徐州。夏侯惇、于禁、典韋為前部。
曹操下令,所過城池,將城中百姓盡數屠戮,以血父仇。
曹操所得徐州數城,城中雞犬不留,老幼皆亡。城上空食屍禽類騰懸數日,久經不散,哀鴻慘烈之聲,可傳數里之外。
當時陳宮為陶謙從事,其與曹操有舊,又與陶謙私交甚厚,聽聞曹操起兵報仇,盡數屠戮百姓,便星夜趕來見曹操。
曹操知曉陳宮來意,本不想見,但又實在泯不過舊情,只得將陳宮請入帳中相見。
兩人分座,陳宮說道:“今聽聞明公兵臨徐州,欲報尊父之仇,所過之處盡殺百姓、雞犬不留,某特此前來進言。”
陳宮道:“陶謙乃仁人君子,絕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是張闓之禍,非是陶謙之錯。況且州縣之民,與公又有何仇?殺戮百姓,與之不詳。還望明公三思啊!”
曹操聽後,當即大怒,道:“曾經你棄我而去,如今又有何面目來見?陶謙殺我一家,血債當需血嘗,我誓殺他,摘膽挖心,以雪我恨!如今你來為陶謙那賊遊說,雖你我有舊,但我不聽,你又奈何?”
“哎!”陳宮長嘆一聲,便告辭而去了。
“我又有何面目見陶公!”陳宮連連嘆道,便向南投袁術去了。
曹操大軍所過之處,繼續殺戮百姓,挖墳掘墓,慘不忍睹。
陶謙在徐州城,聽聞曹操起軍報仇、殺戮百姓,仰天慟哭道:“我受罪於天,獲賊於人,我對不起徐州百姓啊!”遂召集部將商議對策。
陶謙有一部將,名叫曹豹,於眾人之中說道:“曹軍既已兵臨城下,有何不戰之理?某願為府君破敵!”
陶謙無奈,只得進軍迎敵。
遙望曹軍,盡皆縞素,如鋪霜湧雪,中軍豎起兩面雪白大旗,上書“報仇”、“雪恨”四字。
軍馬列成陣勢,曹操縱馬而出,身穿縞素,揚鞭大罵。
陶謙出陣來,欠身施禮道:“謙本意結交曹公,才使張闓護送尊父,豈料張闓賊性難改,釀成大禍。謙也始料未及,著實不幹謙之事,還望曹公明察啊!”
曹操見陶謙一臉受了冤枉的樣子,頓時怒起,直接大罵道:“老匹夫,殺吾父,還敢胡言亂語!”然後轉頭衝陣中喊道:“誰可生擒此賊?”
軍陣中夏侯惇應聲而出,陶謙慌忙入陣,曹豹挺槍來戰。
兩軍交馬,忽然狂風大作,兩軍盡皆自亂陣腳,便各自收兵了。
陶謙入城,與眾人商議道:“曹軍勢大難敵,我自縛前往曹營,任由處置,以救一州百姓啊!”
話還未說完,便有一人進言道:“府君久鎮徐州,百姓愛戴。如今曹操雖然勢大,但也不能即破我城。府君與百姓堅守不出,某有一計,定可叫曹操退兵!”
陶謙一聽,連忙看去,此人乃是東海駒縣人,姓糜,名竺,字子仲。聽聞糜竺有計,陶謙連忙問道:“計將安出?”
糜竺道:“某願往北海郡,求孔融太守出兵救援;再遣一人,前去青州田凱處,請兵救援。兩處發兵,曹操定然退去!”
陶謙大喜,立即派遣一人前去青州,糜竺親赴北海。從之日之後,陶謙便堅守不出,不論曹操如何搦戰,陶謙就是不出。
且說糜竺前來北海時,孔融才與劉備合力將黃巾餘部擊退,聽聞徐州糜竺來見,孔融將其請進。
劉備與關、張兄弟也在座,孔融問其來意,糜竺將陶謙的書信取出,說道:“曹操圍攻甚急,還望明公垂救啊!”
孔融看過書信後,便將書信傳給了一旁的劉備,同時說道:“我與陶公相交甚厚,如今子仲又親至,如何不去?不過,我與曹操無怨,先遣一封書信勸和,如要曹操不從,在起兵相助!”
糜竺道:“曹操依仗兵勢,絕不肯議和了!”
孔融嘆氣,一邊點兵遣將,一邊差人送信。
這時,看完書信的劉備也說道:“陶公性善,乃仁人君子,絕不可受此無辜之冤!”
一旁的糜竺不認得劉備,便向孔融舉目示意,孔融恍然,介紹道:“此乃皇叔劉備,這兩位乃是其弟關羽、張飛,曾在虎牢關前大戰呂布!”
糜竺聞言大喜道:“公不愧為為漢室宗親!”
幾人商議好後,孔融先叫糜竺回徐州稟報,劉備也修書一封,遣人給曹操送去。
糜竺走後,劉備道:“備軍中兵少,若要救援徐州,恐怕還需回幽州一趟!”
孔融點頭,表示明白。
劉備也不耽誤,直接回了幽州,找公孫瓚借兵去了。
這時,太史慈來見孔融,是來辭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