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和不是楚國南方軍,許多都跟匈奴人打過仗,以前也經常跟趙軍互相廝殺,裡面絕大部分都是老兵。一對一,王翦還敢打,一對二,王翦不用想,根本打不贏。所以各路兵馬,必須按照既定計劃,按時趕到相應的地點,才可以進行最後的決戰。
易水北岸,燕軍中軍大帳,太子丹和趙嘉突聽營外喧譁,急忙奔出帳外。放眼一看,易水上游火光沖天,無數的人影在閃耀。
趙嘉瞄了瞄方位,與太子丹對視一眼,兩人倒吸了口涼氣。
趙嘉厲聲道:“馬上號令全軍,把那個高地攻下來,那個位置正是上坡口,如果在那裡蓄滿水,我軍必然會被淹。”
太子丹立刻回頭言道:“諸位將士,馬上帶領各自的兵馬,務必把那處攻下來。對方人不會太多,哪怕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把那裡拿下來。”
兩人各自命令自己的手下,迎著夜色,全軍急行軍,向火光之處趕去。他們都知道,中軍大帳聚集了幾十萬大軍,如果被水淹,燕軍將不攻自破。北方人沒幾個會水性,如果真讓那邊的人蓄滿水,兩人根本不敢往下想。
同一時間,燕軍急速地向那處趕去,秦軍也在急速地向火光處聚集。而嬴成所在的位置,正是防火點,三萬人在很短的時間裡構築了工事。一切就緒,嬴成親自點火,將整個火堆燃起。
嬴政站在最高處,大聲地喊道:“諸位兄弟袍澤,按照我王的計策,在易水上游蓄水,堆壘工事,水淹幾十萬燕軍。可大王又說了,孤軍深入,根本等不到蓄滿水就會被燕軍發現,為今之計,唯有藉著這道山坡,以自己為誘餌,吸引燕軍的到來。”
“我知道大家心裡疑惑,為什麼我要這麼早點燃裹火。原因很簡單,這裡已經是燕國的土地,我大秦之軍根本不熟,時間拖久了,必然引起長期的消耗戰。”
“幾年戰爭下來,我們還沒有停下來休息,又要進行這一場戰爭。我們根本消耗不起,大秦的國庫的也消耗不起。只有藉助這道山坡,趁著燕軍趕來之際,各地兵馬對燕軍展開合圍之勢。不需要多,我們只需堅持兩天兩夜,燕軍必敗。”
三萬人齊聲道:“燕軍必敗。”
嬴成大聲地言道:“堅守陣地,退則死,進則生。大秦必勝,燕軍必敗。”
三萬人又是一陣齊聲喊道:“大秦必勝,燕軍必敗。”
“大秦必勝,燕軍必敗。”
……
連李信也在其中大聲地喊著。原來帶兵還有這個講究,就算秦軍再勇猛,也需要鼓勵士氣。李信之所以攻楚失敗,就是源自於太過自信,說好聽點是謹慎,說難聽點就是剛愎自用。
而嬴成恰恰不同,他是禁衛軍出身,禁衛軍有自己獨到的作戰風格,從來不拘泥於一種模式。各種小手段使用,只要能保住己方得利之事,他們就會去做。
這裡的戍衛軍營還有一萬戍衛軍,老兵新兵混雜,可以說真正的戰力有多少,沒有幾個人知道。嬴成也是趕鴨子上架,主動挑起這個大梁,這份軍功,他必須要獲得,不然哪裡能得到嬴氏一族的信任。
哪怕帶著傷,嬴成也是主動參戰,因為只有他才能帶這些兵,換了李信來,起碼地位個官職上就不能服眾。這些兵,許多都是皇族子弟,嬴成怕他們膽小,一直在鼓舞著士氣。
其實嬴成也很擔心,自己手裡只有三萬人,能夠阻擋幾十萬燕軍嗎?嬴政心裡沒譜,但嬴政給出了這樣的命令,他就會執行。畢竟能夠親自上戰場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如果等到中原統一,嬴成就沒有上戰場機會了,所以這一次他主動請命,不但在後面鼓舞士氣,更是做為監軍。
誰敢後退一步,不管是哪家權貴子弟,定當立斬。
此類的話,士兵們都知道,但他們在老兵們帶領下,早就不會多想。平時他們可以像個兵痞,不給上官什麼面子,但是到了戰場,就必須服從軍令,哪怕是死,也要將軍令執行下去。
已經能看到燕軍奔來的影子,所有人都知道,大戰一觸即發。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