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焦多處打聽,才瞭解其中的細節,只覺得秦宮的水太深,那些人死的不冤。自己想要得到晉升,必須要想好對策,先要解決嬴政的憂心,還不能讓宮裡的那些貴人厭煩。
有時候,說話就要有藝術,胡攪蠻纏地一味勸諫,那就是尋死。學宮裡這麼多有才能的人,為什麼他們不去勸諫?無非就是不想摻和大王的家事。在亂世之中生活,必要的生存之道,還是要懂的。
或許這是一次死諫,可茅焦也管不了那麼多,機會只有一次,以後再想抓住這樣的機會,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所以他就來了。
嬴政正在批閱奏摺,聽到又一個不怕的要進諫,也露出好奇心,他要聽聽茅焦怎麼說。
當茅焦走到嬴政面前時,嬴政冷笑道:“昨日本王才處死二十七人,今天你還來,難道不怕死嗎?”
茅焦彎腰行了一禮,不卑不亢地言道:“我叫茅焦,齊國人,今日冒死進諫迎回太后一事,反正我快要變成大王刀下的第二十八人,何不賜我坐下,容我說完遺言呢?”
嬴政笑了,點頭言道:“我知道你,你在學宮學習幾年,一直鬱郁不得志。不是我不用你,而是以你的能力,確實比甘羅、章邯等人差點。他們都不來,而你卻來了,實在令我好奇。”
“趙高,賜坐,我要聽聽茅焦先生的大論。”
趙高搬來椅子,茅焦安然坐下,無奈道:“我有什麼大論,只是死諫罷了。”
嬴政笑道:“請繼續說。”
茅焦言道:“既然是死諫,就會說些違逆之言。我覺得那死去的二十七位同僚,所諫之言並無虛假,而是大王應該要做的。嫪毐之亂已過去三年,影響以及微乎其微,不是大王不迎回太后,而是太后自己不願意回來。為什麼呢?就是怕大王問起什麼事。”
嬴政疑惑道:“我要問母后什麼事?”
茅焦正色道:“那兩個孩子的下落。”
聽到此話,嬴政臉色一變,揮了揮手,趙高帶著下人離去。
事情過去三年,嬴政一直對嫪毐當日之死,一直沒有釋懷。經過這幾年的調查,估計趙姬用的是掉包之計,送走了那兩個孩子,用兩個假冒之貨堵住所有人的嘴。這樣的計策,雖然簡單,但是很實用。
不但嬴政猜到了,林葉也早就告訴過他。至於趙姬將孩子送往何處,林葉也沒問出來。趙姬雖然對嫪毐沒有感情,但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捨不得殺死。
嬴政淡淡地言道:“有什麼話儘管說,本王赦你無罪。”
茅焦言道:“大王首先要想明白一點,哪怕有一天知道那兩個孩子的下落,也不要痛下殺手,壞了與太后的母子之情。你是太后的兒子,那兩個孩子也是太后的兒子,死了哪個,太后都會傷心。”
“太后坐鎮北方,在雍城具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讓世人知道母子不和,對大王有害而無益處。只要大王給太后一個承諾,太后自然會更安心。”
“至於那兩個孩子,哪怕以後長大了,也不可能對大王造成任何威脅,因為他們不姓嬴,不可能寫進嬴氏族譜。而我大秦之王,只有嬴氏才能坐,秦人才會效忠。”
“而大王向太后闡明這一點,也相當於完成了太后的心願。太后要求的不多,只是一個承諾罷了。而對於大王你來說,也攸關重要,只要迎回了太后,世人才能知道你的孝心。無論哪個朝代,使用何種法度,都要重一個‘孝’字。”
“秦國正圖統一天下,大王母子不合的事情一旦傳出,對大業妨礙很大。只有讓太后順心,大王才能迎回太后,更能贏得雍城子民的愛戴。”
“大王更要做出個姿態,要讓甘泉宮看見,大王迎回太后的決心。那些死去的二十七位同僚,他們說的沒錯,理應加以厚葬,君臣才能同心。我大秦上下團結一心,對統一大業,幫助很大。”
這麼一席話,真說到嬴政的心裡去了,只是沒有人給出這個臺階……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