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眾臣聽的各有所思,但也贊同此種說法,這就是陽謀。秦國不怕別人看不出來,但是看出來又能怎麼樣?新君上位,魏王還有羈絆,只要秦王稍微表露出支援的態度,就不可能放過。
這也是一種遠交近攻的計策,楚國為了繼承權,沒有精力插手列國之事。齊王昏庸無能,向來與秦國交好,也不可能生出事端。燕國與秦國不接壤,更與趙人有仇,或許燕趙之間大戰打不起來,幾次小規模的戰役,還是能打起來的。
在這個時候,韓王還能找誰去尋求支援?一個也找不到。就算秦國吞併了韓國,其他列國都不會太過重視,畢竟韓國地盤太小了。韓國的國策,一直是左右逢源的計策,不敢得罪任何一國,但是誰打過來,就會聯合其他國家反擊。
而在這個時期,韓國根本找不到聯合的國家。
昌平君也看到了這種形勢,眼紅手熱地言道:“既然如此,讓蒙武將軍帶領一支部隊,不需要多,只需十萬秦兵,就可拿下韓地。”
呂不韋點頭道:“出兵韓國,確實是最佳的時機,請大王傳下口令,讓甘泉宮儘快頒佈詔書。時間要快,三軍行動,向來都是兵貴神速,我們要在列國沒反應過來之前,拿下韓國,造成即成事實,其他五國也無話可說。”
眾臣附議,可嬴政搖頭言道:“此舉不妥,一旦出兵,三晉必然人人惶恐,還需從長計議。本王要給列國一個資訊,以安那些君王之心,那就是大秦不會動兵。”
“我能讓李牧退兵,就可以讓韓王主動投誠,輕鬆的拿下土地,為什麼要大規模的開戰呢?兩兵交戰,哪怕對付的是最弱的韓國,也會死去不少大秦將士。攻韓決議,等到本王親政以後再議吧。”
眾臣傻眼,什麼事情都不做,那你說出來幹什麼?雖然這個時機很好,但是嬴政還有點擔心,大秦國力能不能損失的起。不能打幾次仗,就讓國庫再度空虛,那條鄭國渠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修好。
何況前幾次對外交戰,大秦損兵折將,能戰計程車兵已經去掉一半。錢糧損失的起,但是士兵的生命,卻沒有多少人去統計。人口啊,確實是個大問題,秦國不能再發生那樣的國與國的對戰。就算要戰,也要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嬴政話題一轉,言道:“今日朝議,議的是咸陽學宮,大秦需要這麼一處學府。稷下學宮已經落寞,列國有才之士,只要有眼光的,看到咸陽學宮,必然紛擁來投。武能定邦,文能安國,各地的郡守都以武將擔任,大秦對文治人才極其欠缺。”
“武將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我們不得不看到一個事實,許多武將連個大字都不識,如何將政令順利地下達呢?最近一段日子裡,本王統計了一下,我大秦各地郡守的官職,空缺文臣達到兩千之數。”
“諸位大臣,請你們想想,許多地方的資訊,都有傳訊兵千里奔赴咸陽,口口相傳。這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我們一概不知,還要派出咸陽的大臣去巡視。這一來一回,將耽誤多少時間,遺誤的政令又會有多少呢?”
“請大家仔細想一想吧。建立咸陽學宮,並不是為了與諸位爭權,而是大秦真的缺少各方面的人才。本王可以保證,凡是從學宮出來的人才,除了本王提拔任命的幾人,絕大部分都需走一道道程式進行。只要有人反對,我們完全可以不用,留待日後觀察。”
昌平君、呂不韋、商公等人算是聽明白了,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為建立咸陽學宮做準備。可你知不知道,哪怕你說的再漂亮,學宮真的建立起來,絕對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官職的任命,向來都是舉薦制,咸陽學宮這麼一來,那些身份低賤的文人就有了晉升的資本。權貴家的子弟那麼多,貴族豈能同意?何況你現在還沒親政,還沒有權力舉辦那樣的場所,實在有點操之過急了。
眾臣們以沉默應對,為了學宮一事,已經吵了幾個月。該說的他們都說了,再說下去有什麼意思?大家的意見絕大部分都一致,那就是反對建立咸陽學宮。
任你說的天花亂墜,也不可能同意。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