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叛逃,成蟜投敵,函谷關外丟失大片領土。秦國上下,全體譁然,無數秦軍向函谷關進發,秦趙將再次開戰。
這本是預料中的事情,可誰知,年輕的秦王突然發飆,在沒有親政之前,力排眾議,堅決不與趙人全面開戰。就算所有人都要去打,在沒有王令的前提下,沒人敢違背嬴政的意思。
秦人都知道,如果年輕的君王堅決不同意,甘泉宮根本不會發出詔書。一旦違令攻打趙軍,那麼帶頭將領當以叛國罪論處,哪怕跳進黃河,永世都洗刷不了身上的罪孽。
呂不韋、昌平君連夜去了華陽宮,與華陽夫人商議。嬴政的做法,他們實在看不懂。別說他們,華陽夫人也不理解,朝上群臣的決定沒有錯,必須要與趙國打上一仗,才能洗刷被兼併的國土。
以現在的形勢,秦國還有一戰的資本,能打為什麼不去打?而趙國的國力本來就不如秦國,只要大兵壓境,與趙兵消耗下去,李牧絕對挺不過去。就算你是中原戰神,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起計謀都將成為擺設。
這一戰,當正面克之,不會跟你玩什麼多面調兵。任你李牧三頭六臂,也沒有太多的兵力消耗,想吞併秦國的土地,豈是那麼容易的。你吃下去多少,就要吐出來更多。
可是嬴政就是不同意,任他們如何去說,犟脾氣上來,連華陽夫人都沒辦法。華陽夫人對呂不韋、昌平君等人說了,嬴政現在並不為邊關軍情著急,而在一心忙著建立咸陽學宮。
這讓他們更是目瞪口呆,學宮不是那麼好建立的,雖然他們不會阻止,但是時機未到。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嬴政的固持己見,成為整個秦國注視目標。無數的探子將訊息傳回各國,列國也在看著那位秦國君王。
沒有人能猜透嬴政的心思,就連鬼谷王恆都不理解,這麼好的藉口,為什麼不對趙國開戰?現在去打,三晉根本不會組成聯軍,畢竟是趙軍首先吞併屯留。
終南山的晨曦也疑惑,嬴政在想什麼?咸陽傳來的訊息,說嬴政正在整合手中的私人勢力,為建立學宮做準備。時機未到,按照以前原本的歷史,咸陽學宮是在中原統一的時候建立。
晨曦更是知道,如果沒有中央集權制度,咸陽學宮就建立不起來。其中各方面的阻礙,絕對會非常大,起碼皇族就不會同意。那些權貴們,也不會同意,因為學宮是為嬴政做人才儲備,到時候就沒有權貴家子弟什麼事了。
還在屯留的李牧,也看不懂嬴政的心思。吃進肚子裡的地盤,就不可能再吐出去,秦軍不大舉來攻,根本就別指望他會讓出去。那位蒙武已到了函谷關,居然堅守不出,只派些斥候觀察,難道要等自己退?
就算被世人稱為戰神的李牧,也迷糊了,私下找來成蟜,問道:“成蟜公子,你家大哥到底是怎麼想的?你的帝銘府沒事,他也不來攻我,而你投降的那麼爽快,我總感覺這事情很邪門。”
“就算晨曦知道我有後人,趙國上下知道又有何妨?以我在軍中地位,就沒人敢拿此事做文章。想不明白啊,秦趙開戰,列國不會參與,這樣的好事,不正是秦國願意看到的嗎?我不可能撤兵,難道秦王覺得我會撤兵嗎?”
成蟜也看不明白,只是隨口言道:“想讓上將軍撤兵,除非趙王死了,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嘛。你我貴為兩國之人,如果異地處置,我也不可能撤兵,不然趙國上下還不把自己罵死。”
說著說著,成蟜猛然想起那位嫂子的預測,想起她交給自己的錦囊。一年之內,許多人都會死,趙王也不例外。如果趙勝和趙王同時離世,那麼李牧……
成蟜不敢想的頭皮發麻,有這麼離譜的事情嗎?鬼神之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成蟜不知道應不應該相信,但是自家的那位大哥,應該是信了。
得意樓的尉繚,這些天也在想著一個問題,那些人真的會死嗎?建立學宮的時機還不成熟,自己是統籌這一切的負責人,哪怕住址和人手都有了,儒家、冷月府、天刀門、墨家、釋家等眾家門戶都已同意。
但是同意又能怎麼辦?框架搭起來,如果皇族反對,秦國權貴們反對,這樣的學宮就不合法,遲早會被反對的口水淹沒。想讓那些人同意,以現在的政局看來,根本不可能。
可嬴政依然極力地推動,能聯合的人全部聯絡在一起,荀子、神算、鄒衍等人都承諾不離開咸陽。但那又有什麼用?學宮的建立,至少要合乎法度,不然沒人會多做停留。
在他們的眼裡,這樣的學宮,就算建立起來,也就是個笑話。不被世人承認的學宮,那就是一個民間勢力,甚至連刺客聯盟都不如。
這些日子,嬴政東奔西走,將反對的人和勢力都列了出來。贊同他主張的人很多,但是份量都不夠,在朝議上絕對通不過。咸陽學宮必須合法,而能影響群臣的華陽夫人、夏姬、呂不韋等人都不贊同,那些大臣更是極力反對,讓嬴政深感疲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