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就發生了衝突,記得當年商鞅變法,也是眾多大臣反對,因為這破壞了權貴們的利益。呂不韋知道羋啟、商公會反對,他不是皇族,參加朝議,不管站在哪個角度,都會得罪人。”
“所以他選擇了躲避,事後也沒人能怪罪他。可現在不同了,逐客令一下,受損失最大的,只能是他。我的建議,就是一動不如一靜,你要學學夏姬姐姐和你母親,我們都不說贊成和反對,也不發表意見,呂不韋自然會急著跳出來阻止。”
“咸陽學宮辦不成,逐客令就能執行下去嗎?真是單純,把事情看的太簡單了。政治說到底,就是‘利益’二字,一個好的君王,就是要學會如何平衡其中的‘利益’。”
嬴政恍然大悟,一掃心頭的陰霾,還是華陽夫人看的透徹,現在不是他急,他也不能急。最急的人,應該還在呂府裝病的呂不韋。
呂府,密室。
此事不單單呂不韋和東方,李斯、甘羅、司空馬等一些呂不韋的信任的門客。逐客令一下,呂府的門客人人恐慌,除了本就是秦人的司空馬,其他人都覺得朝不保夕。
甘羅言道:“請呂相為我等做主,逐客令針對的就是你,今日你不去參加朝議,他們就敢損害你的利益。呂府裡的人,秦國人本就少,如果全部驅逐了,你的命令也無人去執行。”
司空馬也言道:“我雖是秦人,但是從趙國開始,就與呂大人相交甚厚。在呂府這段日子裡,與各位兄弟言談甚歡,大家都以心交心,如果分開了,未來難免會有麻煩。”
李斯苦笑道:“大王讓我來呂府學習,這些年來,大人教了我許多,在這裡認識了許多好友。他們都有大才,如果真的被驅逐出去,從此各為其主,總有兵戎相見的一天。而我李斯,也不是秦國人,也在驅逐的行列。”
“我不想離開咸陽,離開大王和呂府,請呂相為我們做主。”
東方嘆道:“我也不是秦國人,也沒有在朝為官,也在驅逐之列。我的呂大人啊,羋啟這一計,明著阻止大王籌辦咸陽學宮,衝著尉繚而去。其實受損最大的,還是呂府。”
呂不韋能不知道嗎?呂府門客幾千,得力的手下都不是秦國人。如果逐客令真的執行下去,他將變得無人可用,也讓身邊的人覺得被拋棄,這個損失絕對慘重。
呂不韋言道:“宮裡什麼情況?可有哪位太后說話?”
李斯搖頭道:“還是老樣子,全站在一旁看戲,因為她們知道,呂相絕對會出手。本來昌平君想要將逐客的人擴充套件到秦宮,被鍾離殿主一口否決,外朝不得干預秦宮之事,誰又敢惹鍾離的不快。”
“鍾離可以代表秦宮,可以不給那些大臣面子,但是我們怎敢與昌平君當面叫板?逐客令三日左右即將執行,大王也在朝上被逼的點頭,如果大人還沒有什麼舉動,甘泉宮的那位太后,應該會蓋上璽印,就會變成既成事實。”
密室的人都很擔心,萬一蓋上璽印,就如棺上釘釘,沒有人能阻止了。
從咸陽到甘泉宮,快馬加鞭,一天一夜即可到達。如果呂不韋一點聲音都沒有,趙姬肯定會加蓋玉璽,畢竟那是朝堂上議定的事情,太后不可能干預朝上的決定。
擺在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只要有強力人物反對,趙姬就會多看看情勢,不會盲目地發出詔書。如果沒有一個反對的意見,趙姬想不發出詔書都不行,免得被人認為女子干政。
而能阻止的人,只有華陽夫人、夏姬、嬴政,以及呂不韋。除了這幾位的聲音,其他人說了,趙姬也不會聽。
不反對,那就是預設。而這些人裡,嬴政在朝上被逼的點頭,那兩位太后一點聲音都沒有。現在能站出來反對的,只能是呂不韋。
東方再次嘆道:“奶奶和華陽夫人看準了大人會站出來,所以她們不會發出任何意見,大人也只能被逼的站出來。東方思慮了許久,呂府上下秦國本國人太少,你不出頭,就沒人替我們出頭了。”
說別人奸猾,那幾位太后比呂不韋更奸猾,用她們的意思去說。逐客令就算下了,也與秦宮無關。鍾殿已經發話,北宮也會同樣發話,一點也沒有損失。
她們沒有損失,那麼總要有人損失,比如呂不韋的呂府。你不是稱病不上朝嗎?那你也敢繼續躲著,不處理這件事情嗎?
不能,呂不韋深吸了口氣,言道:“這種感覺很不爽,但我又不得不出頭。商公、羋啟那兩個老傢伙,真是愚蠢。”
喜歡新刺客列傳請大家收藏:()新刺客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