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親政,必須得到眾多大臣的同意,以及皇族的點頭。
親政的前提,必須先要冠禮,進行成人禮。然後祭祀祖廟,登壇問候天地,再行君臣之禮。先要去蘄年宮,再去祖廟,再回章臺宮。
嬴政想要冠禮,需要得到五個人點頭,只要有一人搖頭,他就無法進行成人禮。
嬴氏族長商公,掌管嬴氏宗人府,他不點頭,就無法將嬴政的名字,劃到成年人的行列。不舉行冠禮,嬴政就只是個孩子,無法親政。
華陽夫人,後宮的實際領導者,也是羋氏皇族權力最大的人物。她不點頭,嬴政根本得不到羋氏皇族的支援,連帶著羋宸、羋啟都不會同意。
夏姬,嬴政的親祖母,北宮的領導人。她不點頭,估計宮裡半數人都不會聽他的,在傳統上,冠禮就進行不下去。問天問地問父母的程式,也無法進行。
趙姬,嬴政的親生母親,掌握雙印的實權人物。她不點頭,嬴政的冠禮就不合法,朝裡朝外,都不會被認同,列國也不會承認。
呂不韋,託孤之臣,也是嬴政的仲父,代替嬴子楚監督嬴政的成長。他不點頭,就代表了嬴子楚不同意,同樣在法理上,不被世人贊同。
這些人,嬴政沒有一個覺得靠譜,想要讓五人全部點頭,何其艱難。特別是君威不存的現在,可能連商公都不放心他,更別說其他幾位。
對於這些,尉繚幫不上什麼忙,那是嬴政的家事。如果他這個外人插手,絕對會惹人非議,估計在咸陽也活不了多少日子。而能幫他的,只有晨曦,其他人根本幫不上忙。
回到宮中,嬴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鍾離一口保證,華陽夫人肯定會點頭。
鍾離與華陽夫人的關係,宮裡的人都熟知,她滿懷信心地去了華陽宮,沒過多久,就憂心忡忡地回來。看了鍾離失落的眼神,嬴政苦笑地搖了搖頭,對於政事,鍾離還是一竅不通。這個時候去問華陽夫人,怎麼可能同意。
果然如此,從鍾離的口中得知,華陽夫人並不是不同意,而是時機不對。嬴政的冠禮,代表的是秦王準備親政,冠禮就是親政,兩者就是一回事。可是君夫人敏代體弱多病,能夠站出來行使後宮職權嗎?
除了敏代,宮裡還有哪個妃子能坐那個位置?本來晨曦很合適,可是那位不願意入宮。再者說,嬴政連嫪毐之患都沒有解決,就代表了沒有那份擔當,還不夠成熟。就算華陽夫人點頭,夏姬也不會同意,而華陽夫人最聽夏姬的話。
這個道理一說出來,鍾離被說的啞口無言,君為陽,後為陰,君王家事如國事,這不是納幾個妃子就能解決的問題。既然要親政,後宮就必須要有行使職權的妃子,除了敏代,其他妃子都不行。
鍾離苦惱道:“敏代公主生了孩子以後,一直身體虛弱,連鍾殿都沒有離開過,怎麼能行使君夫人的職權?是鍾離想的太簡單了,在這一點上,晨曦確實比我強,我得去問問她的意思。”
嬴政納悶道:“你不是最不願意看見晨曦嗎?”
鍾離嘆道:“沒有辦法,我只懂殺人,她什麼都懂,我不去問她,還能問誰?尉繚說的不錯,公子不親政,就無法收回那些權力。公子沒有權力,覬覦這個位置的皇族還有許多,成蟜不爭,其他皇族就不爭了嗎?”
見多了皇族的紛爭,鍾離想不成長都不行。特別是聽過林葉說過那些皇族之間的爭鬥,鍾離更是不敢耽擱,天知道嬴政會不會再玩出什麼新花樣,如果皇位都保不住,那她的理想就無法實現。
看著鍾離離去,嬴政突然想起一句話,皇帝不急太監急,就算要親政,也不是短時間能辦到的事情,鍾離變得比他還要著急。嬴政看的很開,在親政之前,先要立君威,事情要一步步地來,不能自己亂了手腳。
喚來羋潤,詢問她為什麼要答應晨曦,去參加那個婚禮。
羋潤露出羞澀的臉龐,低聲言道:“晨曦姐姐說了,這次她會為我定下個名份,如果我不參加,以後想要都沒人會答應。她已經與敏代姐姐溝透過了,兩人意見達成一致,到時候我和林葉都會去。”
嬴政傻了眼,這樣也行?她是怎麼與鍾殿裡的人聯絡上的?估計這件事情,鍾離還不知道吧。羋潤要去參加婚禮,華陽夫人必定知道,嬴政不敢停留,直接去了華陽宮,他要問問這位太后的意思,畢竟羋潤是羋氏嫡女,可不能陪著晨曦胡鬧。
華陽夫人看著嬴政,苦笑地搖了搖頭,言道:“晨曦丫頭果然算無遺漏,她算準了你會來問我,事涉羋潤和林葉的名份,你根本不敢馬虎。”
嬴政苦笑道:“猜到這個不難,畢竟我還沒親政,宮裡的事情,都需要祖母和長輩們安排。我有一點想不通,晨曦將婚禮的地點放在怡歡院,皇族應該反對才是。可是到目前為止,商公、羋啟大伯、夏姬奶奶等人都沒有提出任何意見,這太奇怪了。還有就是您,您是我的祖母,論親人熟絡程度,您比夏姬奶奶在我心裡更佔份量,為什麼連您都沒來反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