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與秦國權貴打交道,讓他們去猜,讓他們去想,猜疑的越多,小娥兒的正妃位置才更穩定。”
“李園要低調,春申君絕對派了探子監視,如果你與秦國權貴交往甚密,傳到國內會很麻煩。”
“那些公主口語再難聽,小娥兒也不要反駁。城門的衝突,已經使田靈警惕。在大婚之前,也不要再去華陽宮了,這位太后讓許多人不滿意,我們不得惹得別人不快。”
“至於本公主要不要曾經選妃,到大婚那天再看。”
羋娥道:“姐姐如果參選,別國公主都沒資格競爭,姐姐到底在等什麼?”
孟姜舉著酒樽,沉思片刻言道:“我在等一個人,本來說好要與我相見,但是中途有事耽誤,我與他失去了聯絡。那個人居住在秦宮當中,秦宮和我們楚宮不同。”
“我們楚宮,都是楚王為主,沒有人敢多話。但是秦宮很複雜,裡面不但太后一家獨大,還有秦王、呂不韋的勢力,更有那位身居淺出的趙姬夫人。嬴子楚已然逝去,那位先王怎麼可能不給自己最喜愛的女人一點保護,那些勢力都沒有看明白,我又豈能輕易地踏入?”
“用一句來說,秦宮就是一個大泥潭。小娥兒要聽清楚,你是必定要成為秦王的妃子,無論身居何位,與太后是否相熟,都要維護秦王的利益。畢竟太后老了,以後宮闈的大權,遲早是要收回的,你不能只看華陽宮表面上的強大,許多內部的情況還需看的明白。”
又對屈原道:“大婚結束的當天,無論出現什麼情況,羋原大夫就需立刻回國。呂不韋脫離了道家,你是道家中人,你與他之間難免會有紛爭。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只要發生了爭吵,國內的那些政見不同的臣屬會給你難堪。”
屈原,羋氏族人,又叫羋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本該投河而死,卻在嬴政這個時空,被人所救,成為一個管理文案閒職的官吏。
屈原嘆道:“姜女已經放棄了我大楚嗎?”
孟姜道:“非是我放棄,而是我家叔叔楚王自己放棄的。大夫上次沒死成,回來以後,他可曾交給你實權?以你的才智,當能看清楚這一切。”
“在楚國時,許多未來謀劃說的很清楚,只要按照我給出的十年大計去進行,大楚必定昌盛百年。可是我們家那位楚王剛愎自用,忠言逆耳,不聽人勸。列國都在休整兵甲,穩定民心,可他還躲在宮內廝混,一個月都不上朝幾回,國家必會被他國所吞併。”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們都要隱居不出,或許會留有一條性命。而我此次入秦,還有個目的不能對你們說,說出來就會給你們帶來天大的麻煩。不知道也好,如果此事成功,或許能給我大楚帶來一些喘息的時間。”
這個事情,就是刺殺嬴政,秦王一死,秦國必定再次經歷政局跌宕,無暇關顧別國之事。以公以私,孟姜都有不得不殺嬴政的理由,只是不能對外人道出罷了。
當呂不韋得知紫萱公主的時候,也是煩惱的想不出對策。身邊的東方,李斯也想不出如何應對,只能聽呂不韋的安排。
在呂府的這段日子,李斯確實學到了不少。以往在冷月的生活,看到的都是民間勢力的紛爭,跟呂不韋學習了一陣,知道什麼是為臣之道,在君與臣之間的尺度,也看的更透。
李斯問道:“相國,你倒是給個計策出來,本來我們推選趙國敏代公主為正妃,可是華陽宮的訊息傳來,還需立楚國公主為正妃,整個謀劃都被打亂,對趙國還需一個解釋。這個說辭,我們應該怎麼說?說的不好,秦趙又會起紛爭。”
呂不韋嘆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居然攜帶了楚國地圖而來,如果在此事上與太后意見不合,太后就有非常多的理由分權。”
東方點頭道:“原來跟隨我們的李信,自從相國幾次錯誤的決定,很有可能讓他站在太后那一邊。城防兵的大印,一直在華陽宮的手上,幾個將領只聽太后的吩咐,我們根本插不進手。”
“內宮又有大司命在,那位可不會聽我們的。以我的意思,還是勸大王,立紫萱公主為正妃吧。關鍵是這位楚國公主,會不會嫁入秦宮,我們都不知道。”
呂不韋揉著額頭,道:“聽說紫萱公主在楚國很強勢,連楚王的命令都可以不聽,自作主張的事情做的非常多。人家公開身份,就是以秦國施壓,給出的理由讓我們拒絕不得。李斯啊,大王那邊什麼意思?”
李斯道:“自從紫萱到來,大王一直將自己關在寢宮不出,連華陽宮都不去問安。以我對大王的瞭解,他非常不滿,又沒有理由拒絕,一時間轉不過來這個彎子。不管立誰為正妃,都是大王的女人,可因為各種原因,自己又決定不了什麼,難免心情壓抑。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去勸,難得惹他厭煩。”
呂不韋和東方點頭,本來說好立敏代的,人家也沒有拒絕。現在如果改口立其他人,年輕的君王絕對不爽,這個惡人他們不能去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呂不韋想了片刻,言道:“立誰為正妃,我們不要去管,讓太后去做那個惡人。郭開被敏代公主警告,這段時間也不敢來我這裡,不然本相也會麻煩。我們只管與城防兵打好關係,驛館那邊就不要派人去了,以維護大婚的順利進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