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帝武乙在五色社稷臺上所說的話,讓下面大部分人都充滿了喜意,甚至亢奮。
諸夏諸夏,舜帝之時,禹王治理九州洪患,又以夏後之尊,征討四方不臣,將軒轅黃帝之時逐漸完善的禮儀制度,撒播四方,禮儀大焉,是以名夏。
夏后氏之時,東夷寇夏,有虞氏與夏后氏盡棄前嫌,共召那些還懷念舜禹功德的部族,驅九夷於東海之濱。少康中興夏后氏,稱這些方國為諸夏方國,與夏后氏同命於天。
夏后氏尊命,少康此言,便是將這些方國與夏后氏視作一國了。
也就是那時候,諸夏觀念開始形成,別於戎狄蠻夷之輩。
成湯罷黜夏命,殷商成為方國共主,卻仍以諸夏稱之。只不過諸夏方國,天邑商居首。
然而此時的殷商,經過武丁盛世,祖甲庚丁兩位先帝征討四方,加上武乙同樣是強勢之君,可以說是殷商最盛之時。
即便是此時,殷商邦畿之地雖遠勝夏后氏,但是真正與殷商同心同德的方國勢力,甚至還不如少康中興夏后氏之時,更不用說和禹王相比了。
如今聽武乙之言,似乎已經和煉氣士談好了,要兵出四夷,再現禹王之盛。
這對任何一位諸夏之民來說,都是天大的期願啊。
然而也有人,目光清冷,並不像其他眾人那麼熾熱。
這些巫祝之輩,眼中清冷,心中漠然,煉氣士相助兵出四夷,還真是要將他們這一脈盡數驅出殷商,甚至逐出諸夏之列嗎?
商帝武乙,自然也注意到他們了,心中卻只是冷笑。
巫祝一脈,遍傳四方,諸夏有巫祝,東夷南蠻巴蜀之中,更是巫風盛行。想要巫祝一脈與殷商同心同力,攻擊蠻夷,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的巫祝,不都是從那幾個地方出來的嗎?
就像玄鳥一脈一樣,征討西戎北狄之時,願意盡力,可是一旦涉及殷商與東夷之爭,便只是打圓場,希望兩下罷兵。
故此,他只能選擇煉氣士作為自己的支持者。
幸好,煉氣士一脈多傳於諸夏方國之中,四方雖也有,但卻寥寥可數。
眾人之中,有一個人的目光最為複雜,看著商帝武乙,既有發自心底的敬服,也有難以言述的無奈,便是武乙之子,帝子託。
然而沒有人注意他,在眾人的興奮稍稍平息之後,商定武乙對著務成子與伊尹拜道:“請舜帝之師於伊尹大人出手,斬斷高祖與鬼神之約。”
務成子與伊尹俱都點了點頭。
而後,伊尹手持成湯當年的大圭,揖首四方,然後站定,口中說道:“往昔之時,天乙陛下,高祖成湯,和摯共往於靈山。彼時商承夏命,為天下萬民計,與鬼神立約,佑我子商,則我子商祀奉鬼神,始終如一。”
“今時勢變化,鬼神之佑,鮮見於商室,巫祝擾於萬民,同為天下萬民計,摯代表成湯陛下,請斷靈山之約。自今之後,鬼神之輩,若要再度承祭,皆看後世商帝。請天鑑之,請上帝鑑之,請玄鳥鑑之。”
他話一說完,頓時高空之中,風雲激盪,變幻莫測。
然後,從伊尹手中的大圭之上,一道黑色線條射出,直衝九天之上。
這線條筆直,但是其中竟發出各種詭異的聲音,嘶吼、尖叫、哭泣、怒喝等,不一而足。
然後,黑色線條開始抖動起來,似乎要脫離大圭的控制。
伊尹見狀,全身氣機動盪,盡數鎮壓在這大圭之上,不讓黑色線條脫離大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