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
邑外為牧,牧外為野,姬考等一行人,穿牧過野,終至於商都沬邑的城門之處。
從岐邑出發,到達沬邑,一路上種種所遇,程畢政難、驪山妖亂、首陽銅爭,遇彭祖、祭夸父、見蛟龍、會洛神等等,花了他近兩月時間。
姬考抬頭望著高大的城門,忍不住露出喜色。
不過一路之上,他也收穫極大,單單修行方面,便已經在坐臥行走煉氣之外,還掌握了鑽木取火、結繩記事、製陶乘物、磨石為兵等生活技能煉氣。
嗯,還有一道時時給他帶來痛楚的劍氣,由赤松子傳彭祖,彭祖再傳他與姜蘭。
沬邑不愧是商都,要比他們姬周的岐邑,高大雄偉許多。從城門往裡面望去,其中絡繹不絕的人流,不愧是商人之都,商貿已經繁榮如此了。
他們一行數十人,其中還有十二輛囚車,各自關押了一個蓬頭披髮的囚犯,早就引起了守城軍士的注意。
“站住,你們從何而來?”
數十人齊入沬邑,本來就要接受盤查,更不用說,其中還有十二囚者。
不僅是軍士了,其他進出城門的民眾,也都停了下來,對著他們這一行指指點點。
沬邑之中,雖然有各色人等,但是這種押囚車而入的事情,也並不多見。唯有大軍凱旋之時,才會有這般情況。
姬考拱手說道:“我們是姬周使臣,奉周公季歷之命,押解被姬周所擒的西落鬼戎十二翟王,入商都奉於帝前。”
這軍士聞言,略作思考,才說道:“姬周,可是歲前來朝拜陛下的西陲姬周?”
歲前之時,有使來朝,也正是他守在城門之處。
“沒錯,就是我方。”
軍士這才點頭應道:“那你們等等,我們這就向亞君稟報。”
殷商之制,守邊境之軍為衛,衛商都之軍為亞旅,其首領為亞,或稱亞君、司亞。
······
“陛下,如今已誅太史,其歷年所記載之卜辭、天象、史事等,仍在其府邸之中,還請另行找人整理,以免遺失。”
帝宮之中,巫祝四師之中的太祭,正向商帝武乙請示,太史受誅之後的處置之法。他的言辭謙卑,一副任憑武乙決定的態度。
放在以前,巫祝之事,都是他們四師所共決,從來沒有請示商帝一說。反倒是國政之事,歷代商帝都有討教他們之時。
但是現在,太卜與太史先後受誅,四師只剩其二,這位太祭深感自身危難,基本事事都奏稟武乙,以免步他們的後塵。
商帝武乙背對太祭,目光盯著牆上的一副禹貢九州圖,淡淡說道:“這些小事,你與任尹、國老相商即可,不必前來問予。”
“稟陛下,我與國相國老已有定論,將太史之物,盡數移交守藏室之中。只是其中雖然內史眾多,但是自數年之前,守藏史被陛下派去萬方臺後,巫祝圖騰煉氣等修行典籍圖冊,便一直無人打理。”
“那便先放那裡吧,予已經確定好了人選,只是還未來到沬邑之中罷了。”
“陛下既然胸有成算,那是老臣多言了。”
太祭聽到武乙之言,便要起身告退。
武乙忽然轉身,目光如炬,深深看了他一眼:“太祭,你是予子姓族人,亦是成湯之後,與其他三師不同,可千萬不要走錯路了。如今予天邑商雖然各處不靖,但是予不想,再回到那數百年亂世的局面,宗室相殘,家國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