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宗廟之中,名字不是叔君,而是淑君。
因為取名叔君,姬昌這位姑姑,可是從小就被當做男子在養著。
所以,成年之後,姬氏子弟都需要做的事情,姬叔君也不例外。
女子十五歲及笄,可以在頭上插上髮簪,也代表著到了出嫁年齡。若是十五歲沒有得到許配,則二十歲後才能插髮簪。
但是姬昌這位姑姑,不等及笄,將太姜給她準備的髮簪直接折斷,反而自己給自己束髮加冠。在姬亶和她提起婚事之前,便換上男裝,奔赴戎狄戰場。
姬叔君這一去,驚呆了整個姬氏。
倒不是說她行為出格怪癖,這一點姬氏眾人早便習慣了。
而是她的用兵作戰能力,實在是讓整個周原上下,震撼不已。
本來一直勉力維持防禦的周原軍隊,在姬叔君到來之後,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姬叔君不喜歡防守,而是整合了不多的戰馬,訓練出了一隻騎兵。
在殷商之中,也有騎兵,並設多馬衛管理騎兵。
最初之時,姬周之所以能得到殷商的庇護,就在於姬亶善於養馬,而大邑商,需要岐山腳下的馬匹,來補充他們的騎兵。
姬叔君從小就喜歡和周原的馬匹打交道,深知馬性。開始領軍之後,不過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便拉起了一支騎兵。
然後,她效仿戎狄,帶著不到一千的騎兵隊伍,在戎狄國度之中到處搶奪擄掠。
她的這種行為,讓姬亶哭笑不得,每隔一段時間,便派人申斥姬叔君一段時間,然後就不了了之。
姬昌明白,自己的祖父,其實是不反對姑姑做法的。只是姬周以禮而立國,早已自外於戎狄,姬叔君這麼做,無疑是姬周制度的倒退。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姬叔君這種對付戎狄的方法,無疑是最有效的。
當然,姬叔君的傳奇,並不僅僅在這裡。
在與戎狄作戰的時候,姬叔君得到了一道遠古的圖騰之引。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天賦異稟,竟然一舉成為圖騰修士,能夠接引一種人首蛇身的法相,與戎狄之中的圖騰修士爭鋒。
自此之後,姬亶再沒有提過半句讓姬叔君出嫁的話。
而姬叔君,也一直在戎狄之間護衛著周原,數十年沒有迴歸岐邑。
就連姬亶逝世,姬叔君也無法歸來,生怕她一動,就引來戎狄的大舉進攻。
商有後好,周有叔君,這是戎狄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他們心中,姬叔君,已經是和百年前的商帝武丁之後好氏,相提並論的傑出女將了。
後好,是世人對她的尊稱,商帝武丁稱她為婦好,殷商之人稱她為後母辛。這是一位奇女子,武丁中興商國,離不開她的幫助。
將姬叔君與她相提並論,這是一種極高的讚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