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需要幾千評委打分的奧斯卡不同,歐洲三大電影節,誰得獎誰不得獎完全由評委會,也就是一個主席,九個評委來決定。
考慮到獎項的公平性,主席和評委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擔任。
就比如明年2月的柏林電影節,評委就來自美國、日笨、巴西、西班牙等十個國家,這也就導致電影節的獎項成了分果子,均分給各個評委的國家。
其中,主席權利最大,可以說他認為金熊是誰,誰就能拿到金熊大獎。<echanic我不是很熟,也就是在米高梅的宴會上見過一次,只是他既然是福克斯的主席兼執行官,怎麼會跑到柏林還擔任評委會主席。”<echanic可以說是福克斯公司二十年以來,最為成功的執行長。
在福克斯公司大權在握,主管公司所有的電影製作,市場和發行業務,同時兼管福克斯影碟公司,福克斯互動公司,版權與收購公司以及福克斯唱片公司的業務。
從1994年上任數年來成績有目共睹,1995年的《虎膽龍威3》,1996年的《獨.立日》,1997年的《大船》。<echanic領導下,連續三年取得全球單部電影票房冠軍。
1998年雖然沒能再次拿下單部電影票房冠軍,但福克斯拿下了更具代表性的,年度總票房收入冠軍。
更可貴的是,98年全世界銷量前十名的唱片中有五張由福克斯唱片公司發行。<ecechanic喜歡藝術電影,才會答應擔任第51屆柏林電影節評委主席的吧。”謝非也不知道具體原因,只能猜測。
“也許吧。”雷衛東點點頭。<echanic對獎項情有獨鍾,在他擔任福克斯執行官期間,不僅拍攝了六部,當時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還獲得5次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72次各種奧斯卡獎項的提名。
這樣一位喜歡藝術電影的執行官,還真有可能跑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對歐洲電影人,進行降維打擊。
畢竟和好萊塢比起來,歐洲電影就不夠看了。
雖然歐洲的一些導演、評委,幾十年如一日的把海外電影,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電影帶到歐洲展示,帶動了不少國家電影行業發展。
但在很多人眼裡,歐洲人的做法對電影行業是弊大於利,需要進行諷刺的。
因為,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完全依據他們自己的喜好。
也就是說,歐洲電影人喜歡什麼型別的電影,什麼型別的電影就能得獎,反之就會被拒之門外,導致為了拿獎,很多導演就根據歐洲電影人的喜好進行拍片,還後者臉皮說自己是為了藝術。
因為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其經濟水平領先發展中國家幾十年,養成了歐洲人高傲的個性,在他們眼裡,除了美國和英聯邦,其他地方,即使是日笨都是落後的。
這也導致,越地下、越反應這些國家落後愚昧的電影越能被歐洲電影人接受。
國內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個個放飛自我,拍攝的全都是……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不在乎國內市場,只考慮能不能在海外拿獎。<echanic,《臥虎藏龍》正在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到時候舉辦個酒會。”
<echanic見個面聊一下。”
“謝謝雷總給我這個機會。”聽到可以和福克斯執行官,也就是明年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見面,李楊很是高興。
這表示《盲井》拿下金熊的可能性超過9成,銀熊的成功率更是百分之一百。
這對自己以後在國內演藝圈的發展至關重要。
現在國內娛樂圈什麼情況,李楊也有所謂耳聞。
隨著國家停止對各大製片廠的撥款,讓他們自負盈虧,走到市場自籌拍攝資金,本來這是好事,但院線改革不徹底,拍出的電影收不上錢,導致各大製片廠走上了末路。
至於民營資本。
雖然有不少大佬拎著錢進入影視圈,但基本集中在港臺導演或者大導演身上。
《盲井》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為自己沒有名氣,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和老謀子、凱哥合作過,轉悠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拉到投資。
也是運氣,遇到雷衛東,要不然……
現在好了,如果能在柏林電影節上拿到金熊,以後再想拍什麼電影,一堆資本會蜂擁而上,尋找投資機會。
在影視圈只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