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佈施,不僅僅是說去放生,去看望老人,去捐錢給病人。透過工作,給予世人帶來正面的價值,這也是行善,也是佈施。透過創造卓越的產品,給人類帶來最佳的使用者體驗,財富自然聚集。
如果你在媒體平臺工作,將佛法元素融入現代的大眾文化中去傳播,亦是功德一件。或者是透過工作為大眾創造正面,有益於大眾身心的價值,亦是善業。
所以,有人每天就不工作,每天花大量的時間,不斷地念誦一個求財咒時,如果你是閉關這麼做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長期將人生的希望寄託在這種投機的心理上面,期望突然暴發,天降餡餅,這種模式有危險甚至恐怖。
三、福德資糧。六面童子王,他因有宿世的福德資糧才會成就財富悉地,衣食無荊
又回到了供養上,密法中的求財法,以壇法供養、火供、水供等方式積累資糧,再持咒令緣起成熟,果報迅速顯現。
據宗喀巴大師的應化因緣集所載:
為了修復彌勒菩薩殿,宗喀巴大師四處奔走,勸化集資。阿喀官家善根深厚,見大師之種種德儀,深心仰慕,因而協助大師,負責整修大殿之牆壁、屋頂和地基等。至於牆壁彩畫的部分,則由大師自己負責。
當時師徒十二人把各人所擁有的資具聚集起來,連法器在內,總共才有銀子一兩二錢。
這些數字,離預計費用尚差很遠,因此大師打算祈求財寶天王協助,奈何又缺乏燃燈的酥油。
大家正感一籌莫展時,幸好遇上一位出家人,贈送他們一包酥油,才湊足了供財神的因緣。
供養時,大師至心向財寶天王祈禱,乞求鼎力協助修復菩薩殿,以利弘揚正法,饒益眾生。果然精誠所至,獲得了感應。
第二天,四方前來供養的人,有如風起雲湧,在短短時間內,所供養的物品,就已堆積如山了。從此以後,一切費用,未嘗缺乏。
宗喀巴大師那個時候,已經是親見了本尊,修證成就。但是他修復寺院需要錢財,祈禱財寶天王時仍需要有具體事相的供養緣起。
他們師徒需要用酥油燈供養,直到拿到了一包酥油用於供燈作為緣起時,他才開始祈求財神。
連宗喀巴大師這個創教人物,這麼偉大的一個成就者,尚且需要具體的實體供養,何況凡夫?
且莫說發心清淨和觀想即可等言論,論發心、證量和觀想力,今人誰可和宗喀巴相比。而大師求助財寶天王時,仍需要有酥油燈等供養付出作為緣起。
你要求助於大護法,你至少有一個供養和付出作為接受幫助的緣起。今人忽略了這種事相之緣起,而僅僅是持咒,卻不願意去供養去佈施,本身於緣起上就不圓滿。
財寶天王后來成為格魯派的重要護法神,格魯派還非常重視白財神,經兩尊財神等大護法的護持,目前在藏傳四大教派之中,以格魯派最為富有。
平常你可能見到藏傳的其他教派僧人出來化緣建設寺院,但是你極少見到格魯派僧人這麼做,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去聞思修,也不愁寺院建設之錢財,直接由上面撥款。
而所供養財神之付出,也是積累福報資糧,你有了這福報,修起法來,才有功德轉化為錢財。
上供積累福報的行為,有了福報,你所求才會迅速顯現。
如果我們本身沒有福報,天天念財神也沒有用。
任何時候,你都要給自己累積福報,靠個人的發心去做。
在順的時候,要更謹慎,提醒自己。也許這個福報用完了,就沒有了。
修財神法的核心秘訣在於:上供下施積累福報資糧持咒修持儀軌財富悉地。在密續之中,求大富饒都是以緣起物十萬十萬地持咒大火供,而沒有說僅僅持咒不供養即可如此。因此供養,是極其重要的。
透過供養,逐漸有了福德資糧,以後你修法求世間事就會越來越靈驗。
很多人忽略了這個核心的根本,沒有福報,卻總是不斷地在祈求上下功夫,一心求財,不停換法門,耗費十多年,仍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