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璟身為兩淮路巡檢觀察使,同時也兼負責監察安豐軍的職責,所以在這中軍大帳之中,他是最有言權的一個,雖然他也是最年輕的一個。
若是楊璟剛來那會兒,怕是誰的心裡都不服,可如今還有誰敢站出來,拍胸脯說他不服楊璟?
以身為餌引誘公羊徙野等人上鉤,又親身涉險混入敵營之中,取得極其重要的軍情,挽救了整個安豐軍和大宋北面最重要的一條防線。
甚至還刺殺了蒙古人的阿里不哥大王,最後竟然還能全身而退,將王旗和甲仗都給當成戰利品帶了回來,簡直就是南宋的霍去病啊!
李庭芝和杜庶將安豐軍的防務都在沙盤上說明清楚,眾人也表了自己的見解,楊璟也只是靜靜地聽著。
就如同他討厭政治一般,他對軍事其實一竅不通,畢竟打仗不是下棋,即便他有一些構想,但也不敢輕易去實施,因為稍有不慎,就有成千上萬的人因他而死。
但作為一個穿越者,楊璟與其他人不同,他有著自己的優勢,這個優勢並不僅僅只是他帶來的個人技能,而是科技和思想!
無論在何朝何代,科技和思想,都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最主要動力。
科技確實能夠帶來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化,但這二者之間,其實思想更加的重要。
縱觀古今中外,數次科技大革命之前,都必先經歷思想上的大浪潮,科技是死的,思想卻是活的,思想能夠催生和創造科技,但科技未必能夠產生思想。
楊璟對科技的掌握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的全面和精通,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是全才,許多東西只是有所見聞,甚至只是一個創意和概念。
楊璟如果能夠真正改變這個時代,那麼便只能依仗他所帶來的思想!
科技是繁複且精細的,但思想卻是廣泛的,楊璟無法掌握所有科技,卻能夠對影響人類進步的思想,有著足夠的認識和掌握!
李庭芝等人確實是值得培養的年輕將領,但可惜的是,他們的思想仍舊受到時代的侷限性。
所以楊璟或許不敢妄談軍事,無法擔任司令員,但做一做精神建設和思想指引,當一個合格的指導員,他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就比如在這件事上,所有人都認為這場仗打不起來,因此朝廷的工作效率和對軍事的態度,因為朝堂上的各種爭鬥,也因為宋朝特殊且奇葩的軍隊制度。
然而楊璟卻有著深深的憂慮,你不惹別人,可別人會來惹你啊!
你不能主動攻打淮北的蒙古人,卻不代表蒙古人不會過來打你,難不成到時候你沒有得到朝廷的指令,所以只能眼巴巴傻乎乎地捱打而不懂反擊?
阿里不哥是死了,他的死也確實足以震撼天下,但淮北的蒙古人不可能馬上灰溜溜地退兵,將淮北地區拱手讓給宋朝。
因為阿里不哥不在了,他們還有雅勒泰倫別吉!
雅勒泰倫是個有大野心的女人,如今她也確實成為了百分百的女人,可在此之前,她最強烈的意願,卻是想讓楊璟將她變成男人!
楊璟與她接觸了這麼久,對她的品性早已瞭解足夠,這個女人肯定會因為哥哥的死仇,而對淮南地區動報復性的軍事行動!
所以這個仗肯定是要打的,但不是主動的突襲戰,而是被動的防禦戰!
或許這也算是個鼓勵獎,因為安豐軍在防禦方面,確實是非常強悍的。
但雅勒泰倫帶領的蒙古人正積攢著大王被刺殺的怒火,這個怒火宣洩出來的話,安豐軍能不能抵擋,還是個大問題!
所以楊璟決不能眼睜睜看著安豐軍的人放鬆警惕,他或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和防禦,但他必須要讓他們重視起來,在精神上,在意識上,都必須時刻保持戰爭的狀態!
“我的意思呢,其實很簡單,安豐軍的將士們還是保持戰備的狀態,因為很快就要打仗了,雅勒泰倫是不會放棄復仇的,攻勢只能越來越兇猛,甚至對於安豐軍而言,就是生死存亡的一場硬仗和死仗!”
“我想在座諸位應該能夠理解本官的意思,趕緊下去做好站前動員吧,我想,不需要多久,雅勒泰倫就會強渡攻城了!”
楊璟如此一說,剛剛放鬆下來的諸多將士們,又繃緊了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