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讓百姓們永遠銘記他!
丘處機確實為了族人而曲線救國,勸誡成吉思汗少生殺孽,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客觀來說,他接受了蒙古人的冊封,全真教的道人為蒙古人的帝王祈福,而得到了全真教祝福的蒙古人,卻要踐踏和毀滅南宋。
從這一點上來說,到底是有些不太好聽的。
所以宗雲要做一件楊璟一直想做,卻又無法去做的事情。
他知道楊璟並非忠於腐朽的南宋朝廷,楊璟也不是朝廷的鷹犬走狗,楊璟只是忠於百姓,只是想要為百姓謀求福祉,不想看到生靈塗炭,想要南宋的百姓們繼續安定且繁榮地延續下去!
但楊璟進入了官場體系,而且已經走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無法再抽身出來。
所以宗雲要幫助楊璟,他不忠於朝廷,他不需要聽從朝廷的調遣,同樣也不會受到朝廷的掣肘和阻撓,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用自己的力量,來抵禦蒙古人,來為百姓阻擋北方的鐵蹄和弓刀!
這就如同早先的紅襖軍一樣,雖然是忠義軍,但必要的時候,朝廷會將你當成反賊,會對你詔安,你若是不歸順朝廷,便只能等著朝廷來討伐和剿滅!
紅襖軍早先在百姓之中有著極其好的口碑,這些義軍是代表了基層百姓的利益的。
可最終他們卻與其他梟雄一樣,背離了初衷,只為了追求權勢和財富,百姓只不過是他們的幌子和遮羞布。
當他們在蒙古人和南宋朝廷之間搖擺,彷彿叛降之時,他們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紅襖軍,只不過是追求霸權的一方勢力,僅此而已。
宗雲想要建立自己的勢力,但絕不會步紅襖軍的後塵!
也正是因此,這一路上他極其注重人才,為自己的勢力不但匯聚英才,招賢納士,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董尚志和白玉蟾對他的意圖也早已清楚,所以並沒有勸阻宗雲,因為宗雲走在他們想都不敢想的道路上,宗雲在追求連他們都不敢去追求的聖人境界!
仙人,神人,是屬於神話傳說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聖人卻不同,聖人有著超越凡人的成就,但他終究是個凡人,那才是真正行走在人間的神!
白玉蟾被譽為活神仙,許多人都想找到他,但如果能夠選擇,他也不想成為這樣的傳奇。
年輕的他也曾經做過很多事,在各方面都非常努力,是因為他也曾經像宗雲一樣,希望能夠成為聖人,希望能夠讓百姓銘記千古。
可惜他最終沒能得到重用,只能隱遁山林,成就了活神仙的名號。
眼下宗雲比他更有衝勁,更有能力,也更有可能達成那個他當初沒能達成的願望,試問白玉蟾又怎麼可能會反對宗雲?
非但不反對,他還有幫助宗雲,甚至說服董尚志,讓董尚志一起全力支援宗雲!
自打後周世宗滅佛之後,道教在宋朝得到了極其龐大的發展空間,因為道人不需要繳納賦稅,道人的數量也達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而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民族,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落後的生產力,使得他們很迷信,所以他們也信奉和膜拜佛教道教乃至於西方的教派。
如此一來,北方的道人數量也非常的龐大,佛道辯論之後,道教受到取締,道人被驅逐,人數自然也是相當恐怖。
這一路上,也有越來越多的道人加入他們的隊伍,跟著他們返回南方避難。
雖然對這些道人來者不拒,但宗雲挑選的標準卻非常嚴格,甚至堪稱嚴苛,只有那些身懷武藝或者有著某種特長,有著一技傍身的人,才能夠進入他的核心。
這些人無論選擇返回南宋,還是繼續留在北方,都是宗雲的元老團隊,是宗云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想,為了踏入那個更高境界,為了鋪就那條道路,而聚集起來的!
如今,宗雲看中了蔡州城外的那些奴隸,並不是因為那些奴隸有多麼的可憐。
相反,這些奴隸並不可憐,這些奴隸反倒很可怕!
因為他們是當初蒙古人攻打蔡州之後,不願投降蒙古人的那群人,即便過了這麼多年,他們寧願做奴隸,也不願做漢奸!
這裡成了這些血性男兒的集中營,蒙古人四處征伐的過程中,但凡遇到反抗者,但凡遇到不願投降的,都會殺掉。
可有一些不願投降,卻又無法殺掉,或者因為他們有著特殊能力而捨不得殺掉的,便會丟到這個奴隸營來。
經過了這麼多年,這個奴隸營也是優勝劣汰,大浪淘沙一般,能夠活到今天的,無一不是強者之中的強者!
宗雲要的,就是這樣的人!